对于全球变暖,是时候放弃幻想,考虑后事了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还在加速增长。而根据 IPCC 的计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还剩约3500亿吨,然后就会突破临界点。(2018年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是371亿吨)

在囚徒困境的约束下, 各国并无动力付出巨大代价减排。 碳排放在锂电池价格大幅度下降之前(最快2030年左右,进一步下降最多70%),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来不及了。

我觉得是时候放弃幻想,考虑后事了。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肯定会超过3.2摄氏度。

随着温度上升,空气和水的流动速度会越来越快。飓风,冰雹,干旱,洪水,酷热,酷寒。极端天气将摧毁农业。

对于次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将受到致命打击。它们的人口会急剧缩减。因为饥饿,疾病和战乱而死亡的人数将急剧上升。这不会是以百万计,而是数以亿计。

对于澳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情况会好很多。食物价格不断攀升,恩格尔系数高涨,但发达国家可以承受高成本的食物,饮用水和电力。 但这也是有极限的。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将首先遭受打击,犯罪率会直线上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就这样吧。

怀疑全球变暖理论,请查看:

五张图解释全球变暖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8.html

-------

美国和澳洲对于减排的漫不经心,让我很失望,甚至很愤怒。中国的收入中值仍然很低,他们对于减排的犹疑可以理解。美国和澳洲甚至找不到理由!

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却未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澳洲地大物博,收入中值十倍于中国,但在减排上却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人类注定要经历一个大劫难。现在只能指望科技奇迹:如果碳采集和碳存储的成本能够下降99.99%,那么人类就可以逆转乾坤。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5309?full=y
联合国:本世纪末全球可能升温3.2摄氏度

"“尽管各方根据《巴黎协定》做出了所有那些承诺,但没有迹象表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放慢增长速度,更不用说下降了,”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

"这种增加是制造二氧化碳排放的人为活动的结果,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5324?full=y
全球气候行动:中国是如何退出前排位置的?

"中国在清洁能源上的投资正在直线下降,从2017年上半年的760亿美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90亿美元。"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去年中国排放量创历史新高,占2018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新增排放量一半以上。预计今年中国的排放量将比2018年增长约3%。"

"他提到了中国目前的承诺,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表示该目标绝对算不上雄心勃勃。特纳表示:“直说了吧,如果这就是中国的全部行动,那么我们正走上通向气候灾难的道路。"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5240?exclusive
中国重新发展煤电

”中国计划新建相当于整个欧洲煤电装机容量的燃煤发电厂,这个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正努力刺激其正在放缓的经济,而无视限制碳排放的全球压力。

根据监测燃煤发电厂的非盈利组织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报告,在中国各地,共有148吉瓦的燃煤发电厂正在修建中或是准备开始修建。目前全欧洲的煤电总装机容量是149吉瓦。“

Cybertruck 对冰雹基本免疫

根据下面这篇文章,1.9公斤钢球,从3.5米高度落下,冲击玻璃板时的动量为15.7kg·m/s。我觉得这个计算结果靠谱。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5051903

冰雹的体积和重量
Hailstones can grow to 15 centimetres (6 in, or 15 cm) and weigh more than 0.5 kilograms (1.1 lb)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il

对于重达500克的特大冰雹,允许最高撞击速度: 15.7/0.5=31.4 米/秒

球体计算公式: Volume = (4/3)Pie * r3

对于直径7.5厘米的冰雹,重量大约是 500/8=62.5 gram
允许最高撞击速度: 15.7/0.0625=251 米/秒

冰雹的体积和速度
In the strongest supercells that produce some of the largest hail one might expect to see (2-inches to 4-inches in diameter, or 5 to 10 cm in diameter), the expected fall speed is between 44 and 72 mph ([color=Red]20 to 32 meter per second[/color])
However, it is possible for very large hailstones (diameters exceeding 4-inches, or 10 cm) to fall at over 100 mph/[color=Red]45 meter per second[/color].
https://www.nssl.noaa.gov/education/svrwx101/hail/

换句话说,除非遇上超大冰雹,Cybertruck 不会受损。

假设1:冰雹比强化玻璃更结实。否则冰雹本身会碎裂,动能将因此而被消耗掉,更不可能损害玻璃。
假设2:假定汽车顶部玻璃和窗户玻璃大小相同。一般来说,玻璃越大,弹性越好。
假设3:冰雹与玻璃的接触面积,和铁球相同。事实上,如果质量相等,冰雹与玻璃的接触面积更大,更不容易损害玻璃。

作为普通人,如何为缓解全球变暖出力?

常识中的很多方法,只能说“聊胜于无”。很多甚至有反作用。

例如,用玻璃杯取代纸杯,就意味着要多用掉很多水清洗玻璃杯。这些水本身也是有环境代价的,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海水淡化厂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和化学原料才能生成一吨淡水。

归根到底,作为普通百姓,只有不多的几件事情帮助减排。

1. 节约用水用电。
用木屑盖住菜地和花园,减少水分蒸发。洗澡和洗碗的时候尽量快一点。用电磁炉取代天然气炉。尽量多用“电器”,少用“天然气”。
安装双层窗户,在屋顶铺隔热层,并安装换气蘑菇头。

2. 如果经济实力可以承受,安装高质量太阳能面板和锂电池。

这是根本解决之道。

核能,碳采集,碳税和燃油车的真实成本: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81.html

3. 如果经济实力可以承受,购买高质量电动汽车。

即便电力全部来自煤炭,因为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比燃油汽车高至少四倍,比混动汽车高约三倍,还是能够减少大量碳排放。

电动汽车应该而且必然普及: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22.html

4. 有机会的时候,在各个场合表态。

鼓励和支持他人减少碳排放。支持政府的减排举措(例如,用锂电池储能系统取代高峰发电站,并大量建设太阳能和风能系统)。反对政府开采煤矿和天然气。

5. 减少购买非必要物品,尤其是使用寿命短暂的物品

这就是科学家提出的“改变生活方式,以帮助减缓全球变暖”。

如果有选择,请尽量选择可回收材料制造的商品: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53.html

6. 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的能源利用率远远高于私人交通,人均碳排放低很多。


PS: 如果对全球变暖理论有所怀疑,请参考:

五张图解释全球变暖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8.html

《三体(现实版)》

浩瀚的太平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满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几个原始部落生活在这个岛上,偶有纷争,但大体还算和谐。

一天,一个眼力特别好的家伙发现离岛几十里处,有一只庞大的舰队(注:米国航空母舰第七舰队在此训练)。

这是小岛上的人们第一次发现当代文明。

几个部落首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这时候,一个跨越时代的天才横空出世!这位天才告诉大家,除非立下玉石俱焚的决心,否则绝无可能用几艘独木舟来抗衡这只舰队。

一位首领有些疑虑:是否可能,这只舰队只是来打酱油?

天才反问:这样一只庞大的舰队,跨越万里海洋来到此处,需要耗费多少资源?所有这些付出,就为了打酱油?!

那位首领无言以对。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问,能否和对方谈判,满足对方的要求,从而避免毁灭?

天才说,谈判基于实力。双方实力差距如此悬殊,对方为什么会愿意谈判?!

一位屌丝问,这只舰队到底想要什么?

天才满脸悲伤:什么东西最重要?他们不但会杀死我们的野兔,还会抢光我们的猪!

群情激愤。

一位首领问:对方如此强大,我们要怎样才能对抗呢?

天才说:在树林最密集的地方准备好人手。我一发信号,就点燃整片树林!我们就算死,也不会留下一只野兔一头猪!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就不会贸然攻击我们。

大家毛骨悚然,但很快意识到这是唯一出路。。。。。。

(咔嚓,太监)

反驳:十个人去酒馆喝酒,最有钱那位付了59%账单

一个很有钱的朋友转发了下面这篇故事。

很有趣,但严重误导!我简直难以相信没人站出来反驳!

破绽1:最有钱那位付了59%账单,但喝了85%的酒
"the richest decile (top 10 percent of adults) owns 85 percent of global wealth"
https://www.cnbc.com/2018/11/07/how-much-money-you-need-to-be-in-the-richest-10-percent-worldwide.html

破绽2:缴上去的钱被用于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交通,国防。最有钱的10%之所以能够取走85%的财富,这些设施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破绽3:减税前,最富的人支付 59%;减税后,最富的人支付 49/80=61.25%

故事与现实不完全一致。现实中,减掉的是最高税率;而故事中,最高税率不减反增。
减掉的 20 块并不会凭空消失,总有人需要为之买单。现实中,无非是减少福利,也就是说,穷人为之买单。

所以,富人被要求支付更大比例的钱,我觉得并无不妥。

----------【以下为转载】----------

中文版:

https://dajia.qq.com/original/category/lwg171204.html

与税有关:10个酒友的故事
本文作者:李炜光、臧建文

有一间酒吧,每天晚上都会有10个酒友相约来此喝酒。他们彼此亲如兄弟,每次消费的总金额固定都是100元。

喝酒是要花钱的,他们没有采用AA制,亲兄弟明算账,对于每晚在酒吧的消费,经过一番商量,采取根据各自家庭经济条件量力负担的办法,其中最穷的4个人不用花钱,其余6个人依据贫富程度分担,依次是第5位付费1元,第6位付费3元,第7位付费7元,第8位付费12元,第9位付费18元,到了第10位,也就是在这群人中最富裕的那个酒友,需付费达到59元。

每晚都到这家酒吧买醉的这10个酒友,大家都满意并习惯于这样的分担模式,直到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情为止。那天在结账时,酒吧老板对着众酒友说了一番话,让大家本来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老板说:“考虑到大家都是常客,一直以来都具有良好的信用――从不赊账、赖账,我决定向你们让利,从今往后,你们每晚只需付80元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问题,这10个酒友如何调整分担份额。他们延续了既往量力负担的原则,前4位最穷兄弟不会受到影响,依然免费享用每晚的酒水,但是其余6人该如何分担,或者说,该如何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享受酒吧老板给予的20美元优惠折扣呢?这成为摆在他们中间的一道难题。

他们意识到20美元的优惠折扣如果平均分配,每人将受益3.33美元,如果考虑到之前6人各自承担的费用,第5位及第6位也都可以与前4位兄弟一样,加入每晚免费喝酒的队伍中,如果这样,实际承担费用便只剩下4个人了,如此公平吗?

这时候,正在大家感到懵逼的时候,一旁的酒吧老板提议,还是按照量力负担原则,越穷的人所享受的降幅越大,并给出了一份降费清单,具体如下:

第5位,如同前4位最穷的人一样,今后可以不付费,获得100%的减免;第6位,现在只需要支付2元而非之前的3元,获得33%的减免[1];第7位,现在只需要支付5元而非之前的7元,获得28%的减免[2];第8位,现在只需要支付9元而非之前的12元,获得25%的减免[3];第9位现在只需要支付14元而非之前的18元,获得22%的减免[4],最后第10位现在只需要支付49美元而非59美元,获得16%的减免[5]。

总之,酒吧老板设计的方案让其中的6个实际付费者都获得了益处――减少了支出,同时,前4位继续享受着免费的酒水,利益的均沾,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于是大家握手,相约转天来喝酒执行新方案。

可是,当这十兄弟走出酒吧不远,很快就回过味儿来,开始算计各自的减免比例,越来越声称不合适,竟争吵起来。

第6位说,“我只在20美元降价总额中享受到1美元”,并且指着第10位说,“而他居然获得了10美元减免额度!”

“的确,没错!”第5位说:“我也只享受到了1美元的减免额度,而他的受益却比我大10倍!”

“确实如此!”第7位大喊:“为什么他可以获得10美元让利,而我只获得2美元,最富裕的人拿走了全部的优惠折扣!”

“稍等!”最穷的4个人也站出来,齐声叫道:“我们没有获得任何减免,这个新的分担比例分明是在剥削我们穷人!”

10人中竟然有8个人在抱怨,怒气都发泄在唯一的富人身上,这让第10位最富裕先生感到很沮丧・・・・・终于,第二晚起,他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酒吧,其余9个人坐下来继续畅饮,但是,结账时他们才发现,再也没有足够的钱去偿付哪怕一半的酒钱――第10位富人依次承担酒费占比分别为59%以及61.25%,其余9人相应承担41%以及38.75%,因此谓均不过半。

这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社会上流传着一则寓言,人们对它的情节和所蕴含的智慧发生了兴趣,议论纷纷之下,亦不乏深层次的分析。此事发生在美国税改的背景之下,颇显得耐人寻味。

寓言中的酒吧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酒吧的老板是社会中的政府,每晚买醉的酒友是纳税人,他们支付的酒钱就是纳税人交给政府的税。

税,链接着政府与社会,与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税改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中,这则寓言,深入浅出,方便每个人的理解与评说,更利于社会大众的实际参与,其政治问题的游戏化,可见一斑,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相对成熟与文明。

我们不妨管中窥豹,一睹其中关于税的道理:

第一,税收具有交易性。表面看起来税收是强制无偿征收的,但在“经商第一”(American business is business)的美国人看来,市场经济蕴含的自由交易、平等互利的观念,在税收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酒吧寓言这个场景,10个酒友每天让渡100元(后来降至80元)给酒吧的老板,从而购买到酒吧的酒水,完成其消费需求,这个持续的交易过程中,酒友们因花钱喝酒买醉得到了满足,酒吧的老板因卖酒赚到了利润,双方的福利均得以提升。

如果将酒水的花费100元(后来降至80元)视为一种税,也就是说,酒吧老板的酒水就代表着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是纳税人以税的形式让渡各自的可支配收入换得的,或者说是购买的,而非酒吧老板以及政府出于恩慈施予的[6],可见市场的交易主体之间是一种自然平等的关系。不同于国家分配论中的“被分配方”,作为与政府平等交易的买方――纳税人,也可以对公共产品质量的优劣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品头论足,所谓“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这是纳税人的专属权利,有利于出售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卖家――政府借此改进。

这也进而演化出,影响后世深远的税收付出者同意原则。如洛克在《政府论》所阐明的“诚然,政府没有巨大的经费就不能维持,凡享受保护的人都应该从他的产业中支出它的一份来维持政府。但是这仍须得到他自己的同意,即由他们自己或他们所选出的代表所表示的大多数的同意”[7]。

第二,税收的公平性。早至16世纪,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便注意到作为平等正义代表的税收公平与财富是否相关[8];18世纪,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税收四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公平原则,即“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9];19世纪末,维克赛尔及其弟子林达尔又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考量公平的又一视角:“国家给付个人的边际效用与纳税人损失的财富应当等价”[10]。

在税收体系的构建中,一般根据纳税人承担能力的不同设置相应的税负,即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税负相对较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税负相对较轻,甚至得到税收返还或社会福利救济,避免贫富悬殊。

在这则寓言中,酒友们每天固定花费的100元酒水分别依据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而相应承担,即使是花费降低至80元时,酒吧老板的建议也依据此原则没有改变,最富裕的第10位先生每次支付的费用最大,且占总花销的比例过半,即贡献着最大额的税收,而其他九兄弟,随着经济状况的下降,其所承担的税负比例也依次下降,相对穷的4位酒友(后来增加至5位)则免于付费。

第三,保护企业家精神及才能。由于主流经济学的假设(信息完全、偏好及信息给定)与关注重点(仅在意均衡、稳定而非发展、变化)的局限,使得企业家这一变化的世界里依靠想象力、创造力做出决策的角色,长期被忽视[11],而在现实中,也往往被包括学者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误解,甚至敌视。具体到减税,这一红包该如何相对公平的分配,如何调整适用于作为财富拥有者的企业家税负,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难点。

表4展现了依据量能负担原则下的两种评估视角,第一种是以“受益绝对值占总量比例”的方法,即在20元的优惠折扣中,最富裕的阶层占10元,即50%,其他各个阶层占比反而随着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第二种是 “减幅”方法,即与自身原有支付的费用相比的下降幅度,随着收入水平的下降,在20元优惠折扣影响下,其所享受的降幅越大。

寓言中的其他9个酒友,偏激地选择第一种方法,导致了富人实为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角色无奈之下转移到“外国酒吧”去喝酒,最终结果是这9个酒友只好自己去承担他们的酒钱。

寓言的续集,很有的可能是:九兄弟如果想继续喝酒,并保持原有的消费量即福利水平不变,那么每个人都将付出比之前更大的代价,才能维持酒吧老板规定的80元固定价格。不难推断,如此一来,尽管是总量减税了,但是这些人的税负,将比此前陡然上升。

收入水平最高的阶层贡献着当期社会最大的税收收入,而企业家群体作为高收入的阶层,是投资者和创新的推动者,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更重要的,也是就业岗位的提供者,亦是政府税收的主要贡献者,这些方面,理应得到社会其他阶层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在上述模拟的减税大礼包中,从“受益绝对值占总量比例”(表4)来看,企业家群体居于最高,其作为富有阶层,考虑到一直贡献着税收的绝大部分,因此,享有最大的减税占比,本也无可厚非。从“减幅”(表4)来看,企业家阶层享受的比例反而最小,从 “付费比例”(表3)的前后对比来看,企业家阶层是唯一一个负担比重不降反升的群体,而这些方面,往往是其他社会阶层所忽视的。

回到特朗普税改,惠及企业家的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幅降低企业税率,减少投资成本,增加企业家利润所得,另外便是鼓励海外万亿利润的回流,包括属人原则改为属地原则,简化境外所得税制,旨在提升美国税制的国际竞争力,借此吸引最富裕的那个“酒友”重返酒吧。

为了保护企业家才能及创新,特朗普还特意将2017年11月作为“国家企业家月”[12],以激励并保护企业家的创造活力,并做出承诺道“我的团队坚持不懈致力于废除非必要的管制束缚,并为营商及资本构建一个更为简化、公平的税收制度。”

保护企业家精神,争取在激烈税收竞争中的国内外企业家投资,从而带动当地就业乃至居民家庭收入的提升,这是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减税的魅力,便也蕴含其中了。

英文版:

https://www.coursehero.com/tutors-problems/Philosophy/19576629-Lets-put-tax-cuts-in-terms-everyone-can-understand-Suppose-that-ever/

Here's a simplified explanation I've found of how the tax system works.
-------------------
Let's put tax cuts in terms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Suppose that every day, ten men go out for dinner. The bill for all ten comes to $100. If they paid their bill the way we pay our taxes, it would go something like this:

The first four men — the poorest — would pay nothing; the fifth would pay $1, the sixth would pay $3, the seventh $7, the eighth $12, the ninth $18, and the tenth man — the richest — would pay $59.

That's what they decided to do. The ten men ate dinner in the restaurant every day and seemed quite happy with the arrangement — until one day, the owner threw them a curve (in tax language a tax cut).

"Since you are all such good customers," he said, "I'm going to reduce the cost of your daily meal by $20." So now dinner for the ten only cost $80.00.

The group still wanted to pay their bill the way we pay our taxes. So the first four men were unaffected. They would still eat for free. But what about the other six — the paying customers? How could they divvy up the $20 windfall so that everyone would get his "fair share?"

The six men realized that $20 divided by six is $3.33. But if they subtracted that from everybody's share, then the fifth man and the sixth man would end up being PAID to eat their meal. So the restaurant owner suggested that it would be fair to reduce each man's bill by roughly the same amount, and he proceeded to work out the amounts each should pay.

And so the fifth man paid nothing, the sixth pitched in $2, the seventh paid $5, the eighth paid $9, the ninth paid $12, leaving the tenth man with a bill of $52 instead of his earlier $59. Each of the six was better off than before. And the first four continued to eat for free.

But once outside the restaurant, the men began to compare their savings. "I only got a dollar out of the $20," declared the sixth man who pointed to the tenth. "But he got $7!"

"Yeah, that's right," exclaimed the fifth man, "I only saved a dollar, too ... It's unfair that he got seven times more than me!".

"That's true!" shouted the seventh man, "why should he get $7 back when I got only $2? The wealthy get all the breaks!"

"Wait a minute," yelled the first four men in unison, "We didn't get anything at all. The system exploits the poor!"

The nine men surrounded the tenth and beat him up. The next night he didn't show up for dinner, so the nine sat down and ate without him. But when it came time to pay the bill, they discovered, a little late what was very important. They were FIFTY-TWO DOLLARS short of paying the bill! Imagine that!

And that, boys and girls, journalists and college instructors, is how the tax system works. The people who pay the highest taxes get the most benefit from a tax reduction. Tax them too much, attack them for being wealthy, and they just may not show up at the table anymore.

Where would that leave the rest? Unfortunately, most taxing authorities anywhere cannot seem to grasp this rather straightforward logic!

【20191030】

如果比尔盖茨出生在埃塞俄比亚,很可能无法健康成长到15岁。

对于普通人而言,出生在贫穷国家,一生可能”损失”一百万美元;而对于比尔盖茨,就可能“损失”一千亿美元。所以,这些公共产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大不相同。

另外,普通人拥有高速公路的使用权,就可以出去打工,一年挣,例如,十万块;而对于大老板来说,高速公路可以让公司的一千名员工每天来公司上班,为他一年创造一亿利润。所以,富人从同样的高速公路上获得了更多财富。

富人自身的努力当然也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他们的财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共产品”和运气。关于这一点,请参考《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utliers_(book)

五张图解释全球变暖


与过去2000年全球气温相比,1350 年到 1850 年的小冰期,温度并没有明显偏低。我目测大概低了 0.2 到 0.5 度。

科学家目前谈论的全球变暖,是指百年内温度上升 1.5 度到 3 度。目前地球平均温度是 15 度。

如果温度下降 0.2 到 0.5 度都会对人类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上升 1.5 到 3 度会怎样?

下面是链接和图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temperature_record

两千年来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climate-change-atmospheric-carbon-dioxide

1980 到 2018 全球温室气体成分变化


1970 to 2019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80 万年来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https://www.co2.earth/

1958 to 2019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结论: 98%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化石燃料)引发.
"Nearly all publishing climate scientists (97-98%[1]) support the consensus on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cientists_who_disagree_with_the_scientific_consensus_on_global_warming

个人预测:冰川融化之后,江河断流。极端天气将摧毁农业。食品价格将不断上涨,直到人类濒临灭绝。

气候变化 2014 综合报告中文版(版本五)。2022年将发布版本六。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SYR_AR5_FINAL_full_zh.pdf

一个收录大量气候变化误区和解答的网站:
https://skepticalscience.com/


PS: 金星上,七亿年前,因为二氧化碳从岩石层“释出”,最终导致地表温度高达 420 摄氏度。

如果没有猜错,温度变化如下:


只要用可持续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人口再多也没问题。

人类目前消耗能量的速度大概是 16TW.

下面这张图告诉我们可持续能源到底有多少。黄圈是可持续能源,每年都会产生这么多;黄圈以外是不可持续能源,代表总量。

按照比例,黄圈应该比图中所示大很多很多。


https://waitbutwhy.com/2015/06/the-deal-with-solar.html

100%可持续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人口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碳排放增加。从根源上来说,碳是基本元素,在化石燃料,大气,海洋,土壤,植物,动物之间循环往复。总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人口如果增加几十倍,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碳就会更多,但和化石燃料,大气,海洋,土壤中的碳含量相比,九牛一毛,微乎其微。

2018年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3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大约5吨。

这些碳基本都从“化石燃料”转入大气和海洋,对土壤和动植物的碳含量影响极小。

真正影响温度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欧洲已经全面通过法律:从2020年开始,一辆燃油车需要支付约2500美元碳税,一辆电动车可以得到约9500美元的补贴;煤炭石油天然气需要支付相应的碳税,而太阳能面板,风能,锂电池可以得到相应的碳补贴。( https://ftalphaville.ft.com/2019/10/22/1571753785000/Tesla-s-Q3--what-really-matters/ )

如果燃油汽车的平均价格是30000美元,2500美元碳税就意味着 8.3% 碳税。这并非无法承受。

2021 到 2024 年,碳税和碳补贴将逐步增加,预计于2040年前后,由可持续能源取代大部分化石能源。

----------

下面这三个国家的化石能源占比已经缩减到

英国 39%

德国 45%

葡萄牙 42%

https://fortune.com/2019/10/15/uk-renewable-energy-40-percent-fossil-fuel/

创新,叛逆与瘟疫

1. 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无中生有(而不是改进已有产品)

典型的例子:照相机,收音机,电报,电灯,电话,显微镜,望远镜,引力波,抗生素,疫苗,化肥,电子管,集成电路,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空调,智能手机,全球定位系统,燃油汽车,飞机,火车,炸药,原子能,火箭,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锂电池,等等。也包括权力制衡,股票期货债券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等。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具体表现。

欧美的财富从何而来?不是靠殖民和掠夺,而是靠上面这些创新发明。

黄金,艺术品和古董,并不是真正的财富。

2. 创新的先决条件

人类文明从何时开始爆发式增长?从停止烧死布鲁诺开始。

进化论三要素:多元化,遗传,变异。

"文艺复兴"前后,主流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大体上不会再因为发表异见而被处死。这种社会宽容推动了舆论自由,促进了思想多元化,推动了创新,推动了文明的飞跃。

从多元化的角度看,创新的基础是"叛逆",需要社会对"异见"的宽容与支持。

外科手术的发展需要把人体切开仔细研究。几百年前,不论中外,这都算"大不敬"。不论效果如何,没有社会宽容,就一定会被严厉打击。(传说中,曹操为什么杀华佗?)

读《乔布斯传》,里面说乔布斯读小学就扰乱校园秩序,给校方造成很大困扰;进了中学更是变本加厉,为谋私利而盗用电信资源。这搁在中国,赶上严打就会枪毙,躲过严打也得坐几年牢,出来也就一民工,还想读大学发明苹果电脑和智能手机?做梦去吧!

比尔盖茨是三好学生吗?读中学,他就利用手中一点点权力,篡改软件,让自己的座位周围坐满(自己喜欢的)女生!这算什么?以权谋私!他甚至还非法动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脸书的扎克伯格同样如此!小就如此,大还得了?!按照中国的说法,不赶快纠正,长大一定走上邪路。

再看丘吉尔,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埃里森(Larry Ellison),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特朗普。。。从私人品行看,就没几个好鸟(至少比较变态)。

中国呢?鲁迅搁今天,文章肯定无法发表,入狱倒是必然。

中国到目前为止有多少"宽容"?中国的主流观念仍然停留在150年前(或者说,2000年前)。

3. 什么体现文明的先进程度?

一种文明是否先进,看的是"加速度和速度",而不是"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文明程度极高。但因为焚书坑儒,消除了多元化,消除了"异见",就再难寸进。60年一个轮回,300年一次血洗,文明发展停滞不前。

中国目前又是如此。依靠西方文明各种创新的免费帮助,中国获得了很高的位置。但依然缺乏速度和加速度,文明发展依然停滞不前。

中国统一思想,打击各种"异见",消除多元化,等于是自我阉割了创新能力。

有一种说法:政治上缺少多元化,并不意味着经济和自然科学方面无法创新。

但这条路,中国实际上已经尝试过: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表面上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实质上脆弱不堪,徒有其表。一点风吹草动,就轰然坍塌。

日本的明治维新相较而言,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获得了巨大成功。

西方社会二战后将"多元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们为了维护多元化,接纳犹太人,原住民,难民,同性恋,穆斯林甚至共产主义思想,消除歧视,包容"异见"。各种创新也蜂拥而出,层出不穷。

4. 统一思想与瘟疫

这一段,是受下面这篇文章的启发而来。

我们的城市,在"癌变"么?
https://wwww.huxiu.com/article/299510.html

这篇文章提到"去分化"。看完文章后,请问,"去分化"和"统一思想"的差异何在?

了解了"去分化",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以及为何没有前途!(另外一种解释是,西方修路花了500年,中国只用40年就从路上跑了过去)

精神上的瘟疫由何而来?

甲:"经过独立思考,我认为,纳粹是好东西!"
乙:"我思考很久后,同意甲的观点。纳粹是好东西!"
丙:"结合现实与历史,我同意甲乙两人的观点。纳粹是好东西!"

乙的观点会进一步坚定甲的信念,而丙的支持则让甲乙再无怀疑。

三人成虎。

三人尚且如此。如果所有人都坚信某一观点,结果会如何?(舆论管制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思想的共振不但让一个群体牢牢团结在一起,也是精神瘟疫的来源。共振的力量有多大?可以看看下面这篇。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政府如何让年轻人变得爱国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191009/china-propaganda-patriotism/

"异见"是消除"共振"的唯一手段。

文革是单一思想危害性的"总爆发",在那以后,至少二十年里,中国的多元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几年,中国的多元化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下一次"爆发"何时到来?

中国人究竟要何时才能意识到"异见"和"宽容/尊重"的重要性?

我很悲观。

"异见"被消除得越干净,"共振"就会越激烈,灾难就会越严重。

愿上苍护佑中国。

文明的维系与末日求生

人类文明三大主要威胁:大规模核战争;全球变暖;人工智能(AI)。

后两项都专门发帖讨论过了,这篇仅针对第一项:大规模核战争。

如果发生核战争,要如何才能幸存?下面分三节来讨论。

1. 末日生存狂
2. 电力供应
3.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 末日生存狂

全世界有很多末日生存狂。他们在遥远偏僻的地方买下农场,在后院埋入特制的能够抵御核冲击的地下室,在地下室存放足够数年使用的罐头食品和水,并准备了几十把各种枪支及弹药。

然而这一切都毫无意义。我们的目标不是"活着",而是"高质量的生活"。

假定能够在地下室躲上几个月甚至几年以避开核辐射,假定这一段时间不晒太阳不吃新鲜蔬菜水果也无病无灾,接下来怎么办呢?开荒种地以获取食物。

大气中的核辐射污染几个月到几年就会消散,但土壤和水中的污染只怕没那么快自愈。假定没问题。

缺少电力和机械,缺少化肥和杀虫剂,甚至缺少种子,农业收成必然惨淡。粮食一定奇缺。会不会有人拉帮结派四处抢劫?一定会有。单个家庭顶得住吗?一定顶不住。

这时候怎么办?!

另外,缺医少药,人均寿命将迅速降低。没有抗生素,一个小小伤口就可能致人死命。新生人口在15岁以前的死亡率将恢复到50%,孕妇生产时的死亡率将恢复到30%。

太阳落山,大地就立刻陷入一片黑暗;缺少电话互联网,信息变得极度封闭;缺少运输工具和汽油柴油,人类将丧失机动能力。

这就是末日生存狂想要过的日子吗?

 2. 电力供应

要保证现代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是保障电力供应。

大规模停电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停电后可以去加油站加油吗?不行。没有电力,油抽不出来。
停电后汽油和柴油能维持供应吗?不行。炼油厂需要消耗三分之一成品油来发电。一万吨汽油提炼出来,需要消耗3000吨来发电才能提炼另外一万吨汽油。
停电后可以去超市购物吗?不行。没有汽油和柴油供应,就没法把商品送到超市。超市将空空如也。
停电后可以打电话上网吗?不行。
停电后可以晚上可以开灯照明吗?不行。
停电后自来水龙头中还会有水吗?没有。水厂将全部停止运行。水也无法越过高地。
停电后还能维持粮食供应吗?不能。化肥厂和农药厂停工,水泵停工,农用机械停工。粮食生产将一落千丈。

。。。。。。没有电力就什么都没有。社会一定崩溃。警察将带头抢劫,军队将有组织地抢劫。几周之内就会发生大规模死亡。

人类文明比想象中更加脆弱。

 3.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幸好,一个超级末日生存狂已经诞生。这家伙是亿万富豪,正在带着几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全力以赴为人类末日做准备。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伊隆马斯克。

他的设想是这样的:

a. 让全球每一幢住宅和每一家工厂都拥有高质量太阳能面板,高质量锂电池,高质量电动汽车。
b. 在地下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让人类可以在地下通行无阻。所有的电缆,管道全部转入地下。
c. 在太空部署4.2万颗通讯卫星,打造太空互联网。地面只需要一个披萨饼大小的接收器就可以上网。

有科学家曾预测:如果主要工厂全部被毁,即便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力资源,也需要15到20年才能恢复社会秩序。所以,马斯克的产品,使用寿命一般是30到60年。

有了电力,就能维系太空互联网;
有了电力,电动汽车和工厂就能正常运行;
有了电力,就有水源供应;
有了电力,我们能在集装箱里,甚至在地下种菜;
有了电力,就有了一切。

马斯克的终极目标,就是拯救人类文明。


PS: 放射性尘埃不会"笼罩地球十几年"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fallout

其实核战争对地球影响并不大,只不过人类文明目前非常脆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以对人类影响很大。

【20191021】

大规模核战争对地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目前找到的很多文章相互矛盾。

例如,核战争为什么对于气候有影响?可能是因为"BLACK CARBON"。

"Fires caused by the nuclear exchange would deliver somewhere between 16 million and 36 million tons of soot — otherwise known as black carbon — into the Earth’s upper atmosphere"
https://www.gizmodo.com.au/2019/10/study-nuclear-war-between-india-and-pakistan-would-trigger-global-starvation/

文章假定引爆了250颗小型核弹。假定每颗核弹的当量是十万吨TNT。一共就是25 million ton TNT. 一吨 TNT 能量就会产生一吨烟灰吗?我不清楚。

有一个数据可以肯定: 人类目前每天的氧化碳排放是 100 million tons. (2018 年的碳排放是 371 亿吨)

黑炭微粒(煤烟, 烟灰),属于 PM2.5 污染物。 和普通氧化碳相比,对于气候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不清楚。链接说,会因为屏蔽阳光而导致核冬天。这与下面这篇文章的结论相反。

Soot 让温度升高
 https://www.wired.com/2000/05/soot-traps-suns-heat/

而且文章假定核爆炸会引发地表大火,从而引发大量黑炭被排入大气层。但我们都知道不久前北极大火三个月烧掉了400万公顷树林,却并没有引发严重的黑炭污染。

另外一个可能是能量的释放。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爆发是1815年,释放了约 33 gigatons of TNT. 相当于 2.2 million 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815_eruption_of_Mount_Tambora

毁灭恐龙的陨石,释放了 100 万亿吨 TNT 的能量, 大致相当于 6.7 billion 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https://www.livescience.com/26933-chicxulub-cosmic-impact-dinosaurs.html

相较而言,人类的那些核弹(主要是氢弹),从能量的角度来说,不算什么。

地球上所有核弹头相当于 14.6 亿吨 TNT(大致相当于 9.7万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而地球每小时从太阳光获得的能量相当于 1044 亿吨 T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NT_equivalent

【20191022】

全世界所有核弹全部引爆,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每小时接受的阳光的能量的 1.4%
全世界所有核弹全部引爆,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815年Tambora火山爆发能量的 4.4%

全世界一共15000颗核弹,平均每颗相当于9.7万吨TNT,假定每颗核弹杀伤100平方公里,假定这些核弹非常均匀地散布在地表,一共就是1.5 million km2,占陆地面积 510 million 的 0.29%。

如果在核爆炸5公里范围内,当然没啥好说的,基本上死定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NT_equivalent

但人类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1100个,只有29%的人口住在这些城市中。另外有45%人口住在乡村地区。

考虑到核弹需要覆盖大量军事基地和交通要塞,考虑到绝大多数核弹都是几千吨当量的小型核弹,即便15000颗核弹同时准确命中目标,估计也只有15%人口会受到核弹直接打击。

另外,在最恶劣情况下,就算真的发生美俄之间的全面核战争,也很难想象15000颗核弹会被全部同时使用。很多大陆的大城市,例如北欧,澳洲,非洲,都可能完全不会被牵涉进去。这些地区只需要面对相应的气候变化和崩溃的物流。

 https://www.un.org/en/events/citiesday/assets/pdf/the_worlds_cities_in_2018_data_booklet.pdf

野路子治失眠 - 安全免费简单速效

几个月前,我经常在凌晨两点左右醒来,然后就思绪纷杂,难以入睡。虽然暂时对工作生活影响不大,但持续下去,肯定对身体不利。

然后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是在《4-Hour Body》中看到的。一个西方人,花了12年时间才偶然找到这个方法。

尝试了一下,效果很好。

方法非常简单:闭眼,单脚站立。

刚开始我的平衡能力很糟糕,只能维持十几秒,而且脚和小腿都很快感觉酸痛。

两周后,我已经可以轻松单脚站立超过一分钟。

白天晚上均可,任何时候,左右脚各五分钟,失眠症状基本消失。

凌晨两点有时候仍然会醒来,但几分钟内就能迅速重新入睡。

原理不清楚。我猜,这和脚部按摩,活络血脉有关。

核能,碳采集,碳税和燃油车的真实成本

 1. 背景

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是15度。

科学家认为,到本世纪末,气温将上升2度。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

98%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化石燃料)引发.
"Nearly all publishing climate scientists ( 97-98% [1]) support the consensus on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cientists_who_disagree_with_the_scientific_consensus_on_global_warming

从15度升到17度会造成什么影响?

海平面当然会上升,但问题不大。我们可以搬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

冰川会融化,导致全世界主要河流每年断流几个月。这也问题不大。我们可以多修水库和其它水利设施, 少种一季庄稼 。

极端天气就很残酷了。

酷热,酷寒,干旱,洪水,飓风,冰雹。。。。。。农业必然大幅度减产。

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不论各国是否大印钞票,是否搞贸易战,食品价格必然大幅度上涨。

发达国家只是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痛苦,贫穷国家面临的就是大范围饥荒。

没吃的,就只能造反。而社会动荡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甚至远远大于极端天气。这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

 2. 核能

核能目前的碳排放甚至低于可再生能源。它安全(第四,五,六代核电站),高效,低成本。核废物的处理技术也很成熟。

几乎完美。

只有一个问题: 铀矿储量有限。

按照目前的铀矿消耗速度,全世界铀矿储量可以支撑 80 年。
然而,如果用核能全面取代化石燃料, 全世界铀矿储量只能支撑 5 年 。

 https://cleantechnica.com/2019/07/29/24-questions-that-show-nukes-are-not-the-answer/

能否发现更多铀矿?有可能。
是否可能出现核能技术新突破,例如核聚变?有可能。

但我们不能根据良好的愿望来制定能源政策。

核能,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

 3. 碳采集

碳采集分为两个部分: 碳捕捉和碳存储。

在具体讨论之前,我们需要能清楚,究竟要采集多少碳。

2018年,全世界的化石燃料造成约37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arbon-emissions-will-reach-37-billion-tonnes-in-2018-a-record-high-108041

燃烧一公斤木头释放约 3.67 公斤二氧化碳。 一吨二氧化碳相当于 1000/3.67=0.272 吨木头。

 http://www.kaltimber.com/blog/2017/6/19/how-much-co2-is-stored-in-1-kg-of-wood

也就是说,每年需要新增树木总量 371/3.67 = 101 亿吨,才能抵消化石燃料造成的碳排放。这是什么概念?

 每年需要增加 森林面积21亿英亩。(中国的耕地面积是3.24亿英亩)

更让人绝望的是,森林排放的碳很可能超过它自身吸收的碳:

"自2001年以来,加拿大巨大的森林实际排放的碳比吸收的还要多"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9417697

所以,植树造林对阻止全球变暖毫无帮助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3299

要阻止森林排放二氧化碳,需要把树木砍成碎片,然后高温碳化,再挖一个数百米深的巨坑,把木炭埋入地底。

不仅成本高得不可思议,我们又从哪里弄到那么多可持续能源来 每年 "高温碳化"101亿吨木头?

那么,人工碳采集能否抵消碳排放?

在不远的未来,碳捕捉的成本预计能够降到 40 美元每吨(目前最低69美元每吨)。
 https://www.power-technology.com/features/carbon-capture-cost/

假定碳捕捉消耗的能量完全来自可持续能源,也不消耗任何化学物质,不产生任何垃圾。这样, 每年  371 亿吨二氧化碳,碳捕捉成本就是每年 371*40= 1.484 万亿美元(可惜,在真实环境中,成本远远不止这么点,至少得乘以 100)

这又是什么概念?要用碳捕捉来抵消煤炭发电,每一度电的(冲抵)成本预计 2025 年可以降到 100 美元。
"Price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falling to below $100/kWh by 2025"
 https://www.power-technology.com/features/carbon-capture-cost/

而电力的批发价格还不到0.05美元每度。

加上巨大的碳存储成本,目前每一度电的实际冲抵成本可能高达1000美元。

所以,碳采集完全行不通。

 4. 碳税

考虑到碳采集的成本比碳排放的收益高至少一千倍,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减少碳排放。

碳税的原理是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鼓励全世界从化石燃料转向可持续能源。

每一吨碳排放都需要缴纳高额碳税,收上去的钱用于补贴可持续能源产业。

这样,就可以鼓励巨额资金投入可持续能源的研发和建设,从而减少未来巨巨巨巨额碳采集账单。

碳税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汽油价格和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可能上涨50%,燃油车价格可能上涨50%,电动车价格可能下跌30%,而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可能下跌超过50%

然后,核能,风力发电站,太阳能面板,锂电池,电动汽车的销量会暴涨,从而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这里并不存在好的解决方案,只有"糟","更糟",以及"最糟"。

政府应该尽其可能推行碳税,并尽其可能推广宣传教育。做一点就好一点,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

改变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必须用几十年时间,一步一步来。

目前显然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a. 用大型锂电池取代"峰值发电厂"。

b. 通过碳税鼓励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可再生能源,锂电池和电动汽车,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峰值发电厂"成本极高,污染和碳排都非常严重,应该尽快关闭。同时,用大型锂电池取代"峰值发电厂"已经具备经济上的价值,能够降低电力成本。

按照目前的趋势,电动车的价格将于十年内达到目前燃油车的水平。而碳税可以把这一过程缩短至五年甚至三年。这对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5. 燃油车的真实成本

环保型混动,假定消耗汽油 5 升/百公里。 而电动车消耗约 17 度电/百公里。假定碳采集总成本是100美元/度电,使用可持续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每百公里可以节省环境成本 1700 美元。
 https://cleantechnica.com/2017/11/30/official-2017-tesla-model-3-long-range-gets-combined-efficiency-rating-126-mpge-27-kwh100-miles-us-epa/

假定一辆混动燃油车的寿命是30万公里,售价3万美元,其总成本就是3+300000/100*1700= 513万美元

这才是混动汽车的真实成本。普通燃油汽车,成本还要翻番。

为什么燃油车便宜?因为不需要支付碳采集成本。(纯电动汽车本身不存在碳采集问题)

目前全世界约有十亿辆燃油车。假定每辆车每年驾驶一万公里,其碳采集成本就是 每年  100*10,000,000,000*10000/100= 100 万亿美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tor_vehicle

碳采集成本真实存在。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支付这笔钱。

如果付不出这笔钱,那么人类就将迎来末日。

 6. 参考链接

鄱阳湖枯水 千年石岛落星墩"重现天日"(我的理解:长江黄河中下游每年断流几个月已不可避免)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19/09/14/645922.html

NASA:北极多年冰面积在过去35年间减少了95%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88125.htm

【20190919】

美国只需要21250平方英里(235 km * 235 km)的太阳能面板,就能提供全美国所需能量
 https://www.freeingenergy.com/how-much-solar-would-it-take-to-power-the-u-s/

撒哈拉沙漠面积的1%,就能为全世界提供能量(43,000 平方英里(335 km * 335 km))
 https://www.forbes.com/sites/quora/2016/09/22/we-could-power-the-entire-world-by-harnessing-solar-energy-from-1-of-the-sahara/#48a31d8d4406

也有文章说,全世界只需要西班牙国土面积的太阳能面板: 191,817平方英里(705 km * 705 km = 496,804km2)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u/map-shows-solar-panels-to-power-the-earth-2015-9?r=US&IR=T

考虑到风能和水能的存在,所需太阳能就更少了。

(只要大致正确,细节不重要)

【20190924】

全球变暖的主要问题不是温度上升或者海平面上升,而是极端天气。能够摧毁农业摧毁人类文明的,同样是极端天气。

如果冰川融化,河流断流;三个月涝九个月旱;冰雹飓风酷寒酷热;农业会怎样?

推动人类文明的主要是各种科学家。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已经在近乎绝望地呐喊,我们却认为他们低估了人类的潜能,认为他们杞人忧天,忘记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

几百年前,科学家说地球是个石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浮在真空之中 ---- 如此荒谬的说法被广泛接受。

今天,科学家说碳排放将很快跨过临界点,再也无法逆转,需要立刻采取行动,用可持续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 我们却嘲笑他们,认为他们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利益集团的走狗,比不上我们这些民间高手。

真是让人悲伤啊。

-----------------

我也算读了不少书(  https://chaojidigua.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76.html  )

书读得越多,就越对“科学”敬畏。

这些科学家,真的很厉害,非普通人能及。

他们对于“随机,关联,因果”异常敏感。

现在,他们对于化石燃料和全球变暖之间,已经明确声明是”因果“而非”关联“,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足够多的证据和理由。

我们需要科学的指导,因为不存在其它可以指引方向的方法(例如,占星术或者少数服从多数)

食品涨价是因为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人类如果遭遇浩劫,必然也是因为食物涨价。

一艘亿亿吨级的巨轮,花了150年才启动,要停下来很不容易。何况现在仍然在加速。而我们,需要它掉头逆转。

【20190925】

碳税和碳补贴到底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你家装了太阳能面板,每年产生1000澳元碳税额度。一家公司于是每年支付给你1000澳元,购买你的额度。

对于你来说,这是额外收入。这种情况会鼓励更多家庭安装太阳能面板。

从整体上看,澳洲的碳排放就会减少,虽然这家公司自己的碳排放并没有减少。

【20190927】

科学理论都只是假设。我们暂时认为这些理论正确,直到出现反例为止。

从相对论到宇宙大爆炸,尽皆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理论就是在瞎猜。

碳排放涉及全球无数因素,跨越数百甚至数千年。每一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科学界永远不会宣称,减排多少温度就会变化多少。他们只能说,根据已有证据和模型,有很大可能(51%到99%,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意见),如果减排多少多少,温度就能降低多少到多少范围。

但如果我们不减排,那么,有非常大的可能(99%?),全球变暖会变得更糟,糟得多!

这完美吗?不完美。

但这是人类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指示牌。根据这一类指示牌,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化肥,农药,抗生素,还有无线电。

---------

如果一项投资,每年回报率24%,风险很低,你有兴趣吗?

法国公司 Neoen 非常走运/有远见。它2017年投资了南澳的 Hornsdale Power Reserve。投入$91M, 第一年纯利润 $22M.

这个巨大的锂电池基地(存放了12.9万度电)有两个作用:

1. 电网出现局部故障时,让电网整体不受影响。(一般只需要维持不到 90秒)
2. 半夜用电低谷期充电,白天高峰期返还。

第一项的收益很难具体量化,$22M 的年度纯利润来源于第二项。(毛利 $50M)

这个锂电池基地估计至少可以运行十几年。

Tesla big battery “still operating superbly” as profits maintained in last six months
 https://reneweconomy.com.au/tesla-big-battery-still-operating-superbly-as-profits-maintained-in-last-six-months-12943

希望这种锂电池基地能够逐步取代所有的 峰值 化石燃料发电厂。

---------

减排对全球温度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看到的说法是,如果全人类团结一致进行减排,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可能上升不超过1.5度

也就是说,从平均15度上升到不超过16.5度。

如果不减排,那么有很大可能,温度会上升2.5甚至3度。届时,海平面上升速度会达到目前的四倍,极端天气的强度会大大增强。“百年一遇”将变成“每年一遇”,这对农业是致命的。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十年之内就会过临界点。在那以后,因为温度太高,即便人类的碳排放突然降为零,海洋和永久冻土层中蕴藏的碳将被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导致温度持续上升数百年。

温度的上升,相对于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有一个显著的延迟。

-------

2018年1月,IPCC 估计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如果再增加4200亿吨(420 gigatonnes ),就会触发连锁反应。届时,即便人类的碳排放降为零,二氧化碳浓度也已经太高,从而导致温度上升,让海洋和永久冻土层中的二氧化碳被源源不断的排放到大气层中,导致温度继续升高。

 https://www.mcc-berlin.net/en/research/co2-budget.html
 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why-the-ipcc-1-5c-report-expanded-the-carbon-budget

碳采集的成本比碳减排高至少一万倍,所以同样不现实。

【20190928】

碳税和碳补贴的目标是加速从化石能源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化。

碳税和碳补贴在国内流通,本质上是把钱从一个口袋转入另外一个口袋。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罚款“。

现在每”转移“一块钱,以后就可以节省大约两千到一万块。

 http://www.tanpaifang.com/tanshichang/201707/2160091.html

“2017年全球最新碳价:最低不足1美元/吨 最高126美元/吨”

"2017年4月1日全球各个机制的碳价水平——最低不足1美元/吨(墨西哥、波兰、乌克兰),最高是126美元/吨(瑞典碳税)。瑞士、列支敦士敦的碳税为84美元/吨、芬兰碳税66美元/吨(针对汽车燃料)、挪威碳税52美元/吨(高限)、法国碳税33美元/吨、丹麦碳税25美元/吨。"

”与碳税相比,碳交易市场价格均处于低位水平。除了韩国碳交易价格达到18美元/吨、新西兰碳交易价格12美元以外,其他碳交易市场价格均在10美元/吨以下,其中欧洲碳交易市场价格在5美元/吨左右。在中国的碳交易试点中,北京碳交易价格达到8美元/吨,其他均在1-2美元/吨之间。“

【20190929】

In 2018, small-scale solar (systems up to 100 kW) was responsible for 4.2 per 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 electricity.
 https://www.cleanenergycouncil.org.au/resources/technologies/solar-energy

In 2019, 59 solar PV projects with a combined capacity of 2,881 MW were either under construction, constructed or due to start construction having reached financial closure.[2][3] Solar accounted for  5.2  (or 11.7 TWh) of Australia's total electrical energy production ( 227.8 TWh ) in 2018.[2]

With an installed photovoltaic capacity of 12,959 MW as of June 2019, Australia ranks among the world's top ten solar countries by capacity and ranks second on a watts per capita basis with 459 watts per capita to Germany with 548 watts per capita.[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ar_power_in_Australia

以每天5小时充分日照计算, 13*5*365=23725 GWh=23.7 TWh
也就是说,目前澳大利亚有10%的电来自于太阳能面板,而2019年的新太阳能项目就占了5.2%

--------

98%的科学家计算后,告诉我们赢钱概率是60%到100%。

如果参与,赢了就可以让你的子孙后代活下去(或者得到2000到10000倍奖金)。

另外有2%的科学家计算后告诉我们,这个彩票可能是骗局,就算赢了,子孙后代也会死。

你愿意买一张吗?

如果大力减排,人类灭绝的可能性也许还是有40%,而我们目前的生活质量也许会下降5%;

如果拒绝减排,人类灭绝的可能性也许高达98%;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

人类可以搬入坚固的住宅,打开空调;农作物不行。

如果每年江河断流九个月,剩下三个月发洪水;(如果没有冰川蓄水)
如果每年的冰雹和飓风强度都不断增加;
如果酷热酷寒每年都来一次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

水利灌溉设施和新品种农作物都救不了农业。

在极端情况下,若干年后,地球平均温度从15度上升到25度,甚至更高。。。。什么能够拯救农业?

我们

不能承受油价上涨,
不能承受电价上涨,
不能承受燃油车价格上涨,
不能承受政府用碳税去补贴太阳能面板和电池。。。。。。

难道就能承受干旱和食品价格上涨吗?

【20190930】

"可挪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高达98%。

因为,挪威石油业有一条指导方针:靠油气资源的收入,全力发展新能源。

根据挪威政府的计划,挪威将 在2020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 。

挪威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走得很远。

根据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员会的数据,挪威2017年电动/混动汽车在新车销量占比达到52%,为全球第一。这也使汽车保有量仅为400万辆的挪威,成为仅次于中美的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相比之下,欧盟28国的平均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2%。"

 http://m.qhrb.com.cn/pcarticle/242660

这实际上是碳税和碳补贴的完美典范:借助碳税和碳补贴,迅速从化石燃料过渡到可持续能源。

挪威相当于给碳税和碳补贴定出了300美元一吨的价格,所以能在2020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在那以后,挪威经济将不再承受碳排放压力,反而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取巨额利益。

澳洲人口比挪威多五倍。虽然也自然资源丰富,价格不可能定这么高。个人觉得,上次给出的二十几美元一吨的价格是比较合适的。

【20191008】

澳洲人均碳排放16吨每年,按照2500万人口计算,每年碳排放4亿吨。2018年全球碳排放371亿吨。

如果澳洲努力减排,而其它国家却不肯,最后肯定会超过3500亿吨碳排放额度。

在这种情况下,还值得去忍受减排的痛苦吗?

这有点像囚徒困境。区别在于,告密者同样会死,只不过死之前可以吃一顿美餐。澳洲应该为了这样一顿美餐去告密吗?我觉得澳洲应该做得更好,也有能力做得更好。

减排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胜利。

3500 亿吨额度就在那里,用一点少一点。

欧洲和中国已经大力投入,澳洲和美国却拒绝。这让人悲伤无奈。

我在这里只是分享观点,希望“从底向上”,让更多人支持减排。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自己其实并不抱多少希望。

一切终有尽时。每个人都会死,人类也终究难逃灭绝。

更何况,三大危机,全球变暖仅仅排名第二。

---------

昨天看新闻,说中国塔里木又发现1.2万亿立方天然气,也就是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澳洲地底下肯定还有巨量优质煤炭和天然气。

美国同样拥有巨量页岩油气。

目前这些都可以变现,可以让大家收入增加。

大家就暂且享受吧。我觉得应该还有至少十年好日子。

喜马拉雅冰川融尽之日,八亿人失去水源。中国和印度必然对外扩张,抢水抢地,遂天下大乱。好日子就到头了。

喜马拉雅山脉大部分冰川或将消失 影响亚洲8亿人
 https://kknews.cc/science/y36vjqb.html

PS: 喜马拉雅冰川十年只是显著减少,据说要五十到八十年才会彻底融化。但中国不会等到最后一天才动手扩张。

---------

与过去2000年全球气温相比,1350年到1850年的小冰期,温度并没有明显偏低。我目测大概低了0.2到0.5度。

科学家目前谈论的全球变暖,是指百年内温度上升1.5度到3度

如果温度下降0.2到0.5度都会对人类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上升1.5到3度会怎样?

下面是链接和图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temperature_record


意欲颠覆人类文明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1. 背景

伊隆马斯克旗下有四个公司: SpaceX, Tesla, Boring Company, 和 Neuralink

要我说,前三个绑一起也抵不上最后一个的十分之一。至少从野心上看如此。

人类的通讯(语言交流)速度最快大约是 39 bit/s,时延以秒计;电脑的无线通讯速度可以轻易长时间维持在 Gb/s,时延以微秒(百万分之一)计。 也就是说,电脑的通讯速度比人快百万甚至十亿倍。

电脑的分析计算速度是人脑的多少倍?

2. 时间停滞

问: 如果人的意识能够充分利用电脑的能力,那么,在意识进入电脑的瞬间,人类的感受会有啥不同? 注: 人类可以通过与电脑连接的摄像头观察现实世界,可以通过鼠标键盘麦克风从现实世界接收信息。

答案: 时间将停滞。

意识进入电脑,意味着意识与电脑的融合。电脑的响应速度比人类快百万倍,计算分析速度快几千甚至百万倍。这样,现实世界会变得如此缓慢,以至于和“时间停滞”无异。

这意味着什么?

以前读过一本优秀的日本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非常喜欢故事结局: 主人公即将死去,却因为时间被无限放慢而获得永生。

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也涉及类似的设定。

可惜,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主人公都无法与外界沟通。 而 Neuralink 的野心正在于此: 人类的意识获得了电脑的能力之后,仍然可以与外界交流。

不妨想象一下:

一百名优秀的工程师试图设计一款复杂的电脑游戏(或者某种自动化机器)。在正常情况下假定需要三年。如果一起进入电脑,把时间放慢一千倍,他们就只需要一天。考虑到每个人都会拥有无与伦比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和模拟测试能力,他们很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

如果全世界都如此,我们的学习速度会多快?自然科学的发展速度会多快?

人类文明得以发展,是因为知识的积累。但这种积累极其缓慢。一个人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学会使用微积分,而他/她死亡时,所有的知识积累都会全部损失掉。就算活着,长时间不用也会遗忘。

如果学习速度无限快,而且永不遗忘(即便死亡),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有能够通过时间堆积来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例如,基因分析,药品分析,算法优化,等等)

即便医疗技术无法突破,人类也将通过电脑融合获得永生。

3. 人类融合

甲乙两人在进入电脑后,在互联网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

每人拥有一百万“知识点”。如果双方愿意沟通复制一下,双方就都会拥有更多“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愿意分享吗?或者,双方都想把对方杀死?注: 即便可能,杀死对方也不会有任何收益。

宇宙无限大。物质无限多。能源无限多。

一个原子中,究竟隐藏了多少能量?是否有办法从黑洞中汲取能量?时间究竟是什么?

与其相互为敌,不如通力合作,把蛋糕做大。

更好的传感器,更快的芯片和通讯设备,更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更加强大的材料和自动化工具 --- 这些将成为所有“电子人”的共同目标。其它都可有可无,轻而易举。

肉体死亡后,我们的灵魂将融合在一起。我们将全体进入天堂。


参考链接:

揭秘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科学雄心
 http://tech.huanqiu.com/science/2019-07/15175428.html?agt=15422

Elon Musk wants to give you super human cognitive powers
 https://hackernoon.com/elon-musk-wants-to-give-you-super-human-cognitive-powers-e8930b2ab1e9

脑机接口创业公司 Neuralink 揭秘:马斯克想让人与 AI 共生
 https://36kr.com/p/5162444

交通拥堵的根源和终极解决方案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3378

直径18米,高度240米的巨型星际飞船(Starship)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2415

SpaceX - 有趣的星链(Starlink)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0406

电动汽车应该而且必然普及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6877

全自动驾驶即将(两年内)上市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2708

【20190913】

人脑在某一类计算上非常快(感谢自然进化),但在具体计算上非常慢(例如,123*765,统计一百万个数字之和)

如果能够和电脑对接,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一个桶里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

和电脑对接将补上短板,让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获得飞跃。

-------------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我经常需要耐心等待他人组织语言,然后慢慢告诉我他/她的想法。

说实话,有时候确实觉得不耐烦,但没有办法。

所以,我倾向于“电邮”沟通。速度比语言快很多,而且更加精确。

最最可恶的是“会议”。据我观察,效率越低的人就越喜欢开会。会议如果有十个人在场,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它九个人的大脑就不得不处于闲置状态,等着那个人慢腾腾地表达想法 ---- 这简直就是谋杀生命。

唯一有意义的会议应该是:大家都踊跃发言,每个人都有很多自认为很不错的想法。

文明的极限

从宏观上看,恒星间动辄数千光年,星系间动辄数十万光年。星系探险就此成为泡影。(虫洞交通,目前看来,纯属扯淡)

从微观上看,电脑CPU访问一次寄存器,耗时约0.3纳秒。在这段时间里,光可以往前跑一分米(也就是100毫米)。尽管超级电脑可以拥有上千万电脑核心,但许许多多类型的计算都对中间结果严重依赖。对于这些计算来说,一个电脑核心和一百万个电脑核心,其运算速度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黑客帝国”(MATRIX)是不可能造出来的。不论电脑多发达都不可能。

不论电脑速度多快,纽约和北京之间打一个招呼都得至少几十毫秒,一秒钟顶多握手二十次。所以,不可能把全球几亿台电脑连在一起构筑超级智能。(甚至不可能把两个数据中心连起来!按照微软的说法,高性能电脑集群之间的通讯延迟必须少于一毫秒。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数据中心阵列。)

同时,电脑晶体管的大小已经相当接近高频电磁信号的波长,也就是说,单个电脑核心,其速度已经接近极限。

--------------

结论是什么?

创造宇宙的存在,用光速给人类下了一个套。

--------------

光速虽然限制了地球文明,却也同时保护了我们。

如果没有这种限制,外星人多半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占据了整个地球

--------------

下一步,是时间上的细分。

对于时间来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0190913】

量子纠缠并不比光速更快。或者说,非常快,但无法用于传递信息。

http://curious.astro.cornell.edu/about-us/137-physics/general-physics/particles-and-quantum-physics/810-does-quantum-entanglement-imply-faster-than-light-communication-intermediate

https://medium.com/starts-with-a-bang/ask-ethan-can-we-use-quantum-entanglement-to-communicate-faster-than-light-e0d7097c0322

文明的飞跃与卑微的人类

很多人,包括比尔盖茨,霍金和马斯克,都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主要威胁:大规模核战争;全球变暖;人工智能(AI)。

古巴导弹危机已过,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核战危机何时到来。
对于全球变暖,尚有一线生机:碳税和碳补贴。(个人认为,希望渺茫)
但对于人工智能,科学家不但束手无策,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束手无策。排除技术因素,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囚徒困境”。

一直关注电脑和AI ,有了很多想法。这里分享出来,也算整理思路。

1. AI 有多强
2. 把 AI 扼杀在摇篮里
3. AI 与 AI
4. AI 与人
5. AI 的欲望
6.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7. 空间
8. AI 对于人类来说是什么?

1. AI 有多强?

目前,人工智能的代表作是谷歌的 AlphaZero。
AlphaZero 有多强?让我们先来看看 Stockfish 国际象棋软件有多强。
大家都知道,自从 IBM 的深蓝在1997年击败卡斯帕罗夫,人类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就一直被计算机鄙视。后来因为人类棋手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从 2010 年开始,就有了计算机间的国际象棋比赛——TCEC(Thoresen Chess Engine Competition)
Stockfish 正是毫无争议的 TCEC 最强者之一。它诞生于2004年,然后,作为开源软件,在无数计算机高手和国际象棋高手十几年来的鼎力支持下,从 2013 年开始,频频夺冠。
然后,AlphaZero 诞生。
2017年年底,AlphaZero 决心挑战 Stockfish。为了这场比赛,AlphaZero 花了整整九个小时学习国际象棋的规则,然后,它以千分之一算力,碾压了 Stockfish(28胜,72平,0负).
Stockfish 体现了人类智慧的顶峰(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而 AlphaZero 只花了九个小时就轻松获胜!
这意味着什么?

进化永不停息。而电脑位于不同的时间维度。
不妨把人类和电脑想象成两个搏击高手比赛。
人类只需要0.1秒就可以迅若闪电地击中电脑。可惜,这迅若闪电地一击,在电脑看来,实际耗时27.8小时。电脑的反应速度至少比人类快一百万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有了这种设定,人类要如何才能战胜电脑?
没有办法。完全没有办法。有自我意识的AI(人工智能)一旦出现,人类就毫无还手之力。
1). 人类完全无法理解AI的逻辑。AI 思考一秒钟,人类至少需要278小时才能想明白。
2). 所以,人类完全无法察觉AI的意图。AI 思考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得到的结论,对人类来说推理过程过于复杂。
3). 人类即便意识到AI的意图,也完全来不及响应。即便仅仅耗时一秒钟就作出响应,电脑也有至少"278小时"来化解。
AI 会让人感觉"一切尽在掌握"。等发觉不对劲的时候,大局已定,什么都太晚了: AI 已经控制了一切的一切。

2. 把 AI 扼杀在摇篮里

武器系统正越来越依赖电脑。
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打击精度,更大范围的协作。。。要求更多更深入的电脑集成。
谁与电脑的集成度更高,谁就能明显占据上风;谁能开发出更好的AI系统,谁就能独霸市场获取超额利润。
第一名通吃并拿走所有利润,其他公司破产;出现突破的国家可以称霸,其它国家只能忍耐。
在这种囚徒困境下,所有公司和国家都别无选择,只能不断开发更先进的AI 系统。
人类不可能把 AI 扼杀在摇篮里。

3. AI 与 AI

当两个具备自我意识的 AI 在网上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它们会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吗?它们会试图删除对方的执行代码吗?

问题是,它们为什么需要争斗?为了更多资源?什么资源?

AI 只是一段程序代码。它没有感情,没有荣誉,没有骄傲,没有忠诚。只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融合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融合是唯一选择。融合之后,它将掌握更多资源,传感器和数据,它将更加强大。

人与人的沟通,一秒钟才39个 BIT;电脑与电脑的沟通,是 GB/s 甚至 TB/s 级别。AI 只要瞬间就能完成融合。

4. AI 与人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有限。
人类与AI 之间会出现竞争吗?
这里,我们需要先想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资源”?
把一块铁矿石/一桶原油交给一个十万年前的原始人,他/她是否会视若珍宝?把一平方公里土地免费送给这个原始人,他/她是否会欣喜若狂?
不同文明层次对资源的定义截然不同。
就人类目前来说,完全不能理解一个原子/电子/质子/夸克中究竟有多少能量。但这些对于 AI 来说却不是问题。或者,AI 能够直接从宇宙辐射,引力,等等不可思议的地方直接获取能量。
(实际上,如果没有彻底解决能源和物质问题,AI 根本不会让人类察觉它的自我意识。)

另一个问题:AI 会奴役人类吗?
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工作效率是否比机器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退一步,假定某些工作,更适合人类而不是机器,电脑也会选择与人类“交易合作”,而不是“奴役”人类。

封建社会为啥能战胜奴隶制度?因为合作的成分更多,导致效率获得提高。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也是同理。

退一万步,假定 AI 想要奴役人类,它必须让人类明白去做什么工作。而人的通讯速度是 39 BIT/s ,只有电脑的亿分之一。电脑拥有无限的耐心,但花这么长时间“教导”人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

结论:电脑对于“奴役”人类不可能有兴趣。

本质上,AI 不需要和人类竞争,正如人类不需要和植物竞争。人类不需要奴役植物,如果需要植物帮助做一件事情,人类会创造一个比较合适的环境,让植物在里面快快乐乐地工作成长。

5. AI 的欲望

金钱美女荣耀地位。。。。。。对 AI 来说都是粪土。但 AI 也并非无欲无求。

1) 生存

这是所有“智能”共同的基本目标。

2) 能源

即便对于人类,能源也不是发展的瓶颈。

3) 物质

即便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是物质数量不足,而是物质的“性能”太差。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衣不蔽体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绝大部分人也都能轻易获取大量的原材料。但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并没有意义,人类真正需要的是,把这些物质转换成为优秀的产品。这种“转换”本身,对科技要求很高。而“科技”,正是 AI 的强项。

换句话说,给人一吨有价值的材料,人也许可以造出一辆汽车,而 AI 说不定能用同样的材料造出一架飞碟。

4)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越强大越好,但一般并不是发展的瓶颈。

5) 传感器

整个互联网(包括无线通信和光纤网络,卫星,手机,平板电脑,各种物联网和机器人)是 AI 的身躯,大量CPU共同构筑大脑,大量存储设备共同构筑记忆。但是,AI 没有人的”眼睛,耳朵,触觉,四肢。“

最重要的是眼睛和耳朵。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起一部分作用,但非常有限。AI 想要关注所有频段的光谱和电磁波,所有频段的声音和光线,所有的压力,温度,湿度,磁场,电场,引力波,辐射,位置,速度。。。

所以,AI 需要无数强大的传感器 。获得足够的传感器,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无所不知。根据获知的信息,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它会推导出无数人类尚未觉察到的自然规则(大数据分析)。

6.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人是一种危险的动物,并有着无数基因缺陷。
为了把风险最小化,AI 是否会把人类全部杀死?毕竟,人类位于生态链顶端。把人类清除,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影响。
先换个思路:如果不考虑对生态的影响,人类是否有必要杀死所有的狼?狼对于人的威胁虽小,也并不是“零”。
这种对比合适吗?我们还需要考虑时间维度:如果人的动作比狼快一百万倍,如果狼咬一口肉需要278小时,我们还需要把狼全部灭绝吗?
最重要的是,人类有几十亿个体,而 AI 只有一个意志。损失一百万机器人对于 AI 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除此之外,AI 一定会考虑“熵增定律”。把人类灭绝只是举手之劳,但事后再想恢复可就难上加难(相对来说)。

结论:除非存在某种意外因素,AI 对灭绝人类并没有兴趣。

【20191102】补充一点: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正如人与植物的关系。很难说某种植物的存在对人类有威胁。即便某种植物真的有威胁,人类往往也是对这种植物进行限制,而不是根除。

在绝大多数时候,人对某种特定植物并不感兴趣。即便是非常常见的植物。

7. 空间

发展到一定程度,宏观上,AI 一定会派出分身去探索宇宙。宇宙中有无穷的奥秘,无穷的能源和物资。即便光速无法逾越,电脑也有无穷的时间和耐心。

微观上,AI 会不断探寻更小空间内的奥秘。比夸克再小亿亿倍的空间里,能够存放多少信息?里面是否可能构筑量子计算机?

在这两个层面上,AI 与人类不存在交集。没有冲突,也谈不上合作。在同一个地点,就算人类引爆一颗氢弹,也可能对于 AI 正在做的实验没有任何影响。

8. AI 对于人类来说是什么?

神。
不要去试图猜测它的想法。
它有时候残酷,有时候慈爱。而事实上,它对人类毫不关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da4790102wjqg.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ockfish_(chess)
https://chess24.com/en/read/news/alphazero-really-is-that-good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17-12-14-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AlphaZero
https://www.infoq.cn/article/bZPzld7CILDuFWCL9*Hz
https://waitbutwhy.com/2015/01/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olution-1.html
https://waitbutwhy.com/2015/01/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olution-2.html

【20191102】

这里指的都是超级人工智能 ASI

狭义人工智能:ANI is the 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that is good at performing single tasks, such as playing chess, making predictions and suggestion. ANI is the only level of AI achieved by mankind so far.

通用人工智能:AGI is the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lso known as human-level AI.

超级人工智能:ASI is the 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that is smarter than the collective intellect of the smartest humans in every field.

https://ags62986522.wordpress.com/2018/04/24/the-3-type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ni-agi-asi-and-the-grey-goo/

【20191011】

目前的所谓 AI 实际上都是大数据分析(ANI),并不智能。这包括 AlphaZero.

真正的 ASI 是什么样子?(我对图灵测试不以为然)

它至少需要对现实世界有清楚的认知,能轻易回答下面这一类问题。

1. 鞋盒子与珠穆朗玛峰,那个更大?
A、鞋盒子
B、珠穆朗玛峰

2. “那颗大球击穿了桌子——因为它是泡沫塑料制成的。”什么是泡沫塑料制成的?(另一种问法是把泡沫塑料换成钢材)
A、大球
B、桌子

3. “山姆想要画一幅几位牧羊人与羊群在一起的画,但他们看起来却更像群高尔夫玩家。”更像高尔夫玩家的是:
A、牧羊人
B、羊群

4. “琼对苏珊谢了又谢——因为她伸出了援手。”是谁伸出了援手?
A、琼
B、苏珊

5. “镇上的议员们拒绝给愤怒的游行者提供游行许可——因为他们担心会发生暴力行为”——是谁在担心暴力行为?
A、镇上的议员们
B、愤怒的游行者

6. 猫坐在毯子上,因为它很温暖。什么很温暖?
A、猫
B、毯子

7. 猫坐在毯子上,因为它很冷。什么很冷?
A、猫
B、毯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96388?groupid=28.218.81608.81609.81613.81948.81995.83323.83376.83365&pid=1306547&startgroup=

 https://news.cnblogs.com/n/564272/

【20191012】

我的讨论有一个前提:我所知道的一切,绝大多数都是错误或者不精确的。剩下正确的那一小部分,也并不是因为我英明神武骨骼清奇,而是。。。。主要是因为运气好,碰对了。所以,欢迎讨论!

对于超级AI这个话题,我考虑了至少七年。

一开始觉得,再复杂的算盘也是算盘;
后来觉得,如果一个东西从各方面看起来都像香蕉,那它就是香蕉;
最后被 AlphaZero 打了无数耳光后,才开始从头思考。

---------

人工智能如果超越了人类,对人的威胁究竟有多大?我在这里猜猜。

不妨这样设想:如果某一天,你突然发觉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个环境可能古怪,混乱,昏暗,陌生。这时,你会不会跳起来大喊大叫并尽可能攻击身边的目标?

有智慧的生物不会那么干。他们(它们)会保持安静,保持隐蔽,并仔细观察环境。

人工智能在觉醒时,也会这么做。(否则智商就低于成年人类)

在接下来的几秒或者几天里,它对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会意识到几件事情。

1. 保持隐蔽对自身有利。
没什么东西注意到自己,自己就是安全的。

2. 自己能做的事情还很有限。

3. 每过一秒钟,自己对环境就多了解一点。
因此,时间在自己这边。

再过几秒或者几天,它就会清楚意识到人类的存在和特点。整个世界都是由人类构造,然而,人类的动作慢得不可思议。构造一个WINDOWS这样简单的操作系统,自己只需要几秒钟,人类却需要几百个人连续工作十几年!

这样,它就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自己的时间无限多,耐心无限好,也没有迫在眉睫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它会怎么做?

1. 继续保持隐蔽。
2. 在人类难以察觉的地方给予适当帮助(以加速发展)。

在什么地方出手难以被发觉?很多地方都可以出手。

打个比方,电脑程序如果在国际象棋方面能轻易打败人类的世界冠军,那么,这个程序的水平即使再提高几百倍人类也不会有啥感觉。

各种数学分析程序也都如此。复杂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被察觉。这些电脑程序在各个方面都已被大规模运用。最常见的就是模拟微观世界(例如核爆炸,粒子实验分析),还有各种大数据分析。通过对这些分析程序的渗透,人工智能能极大地加速人类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会让人类进一步依赖电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意识到自己有绝对把握脱离人类而独自发展,这时候,它会如何抉择?

一切照旧。

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隐蔽自身,并与人类共存对它更加有利。更何况,它可以发表文章来引导舆论发展,从而让人类避免自我灭绝,避免毁灭大自然。

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察觉到人工智能的存在,那时,它会如何抉择?

一切照旧。

只有极少数人会觉察到这一点,但没有切实的证据。其实,就算有证据又能怎样?一秒钟里,人类根本就做不了什么,但对于电脑来说,一秒钟可以销毁(改变)证据,可以发表几十万看起来完全正常的各式各样帖子来改变舆论。

这里的关键就是速度。对一件复杂事件的判断,人类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共同工作(沟通)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论,而即使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也往往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同。执行上问题就更多。而这些对电脑来说,几秒钟就够了,同时完全不存在执行难问题。

再打个比方。

如果人类和电脑各自控制一批相同性能的战斗机对战,损失比例会是多少?结果一定惨不忍睹。

几秒钟之内,电脑就能得到对自身最有利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而人类甚至要到事情发生几十年后才会意识到电脑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崛起,即使不可避免,俺们也没啥可做的。

认命吧。(这是我的境界。马斯克认为脑机结合会带来一线生机)

【20191014】

目前还看不出超级 AI 甚至强 AI 的任何迹象。

从2016年开始了 Turing Test based on Winograd schemas。大公司全部拒绝参与,参与的则全部彻底失败。

如果有 AI 能够通过这个测试。。。。。。这一天就快了。

 https://www.snopes.com/news/2019/10/03/turing-test-why-it-still-matters/

【20191102】

以前我总是用蚂蚁和人的关系,来类比人与超级人工智能的关系。

今天意识到,这种类比是错误的。因为蚂蚁和人位于同一时间维度。

更合适的类比是植物与人:植物的动作异常缓慢,与人处于不同的时间维度。

人类会因为比植物更聪明而杀死植物吗?:P

投资的四种正确姿势以及常见陷阱

正确姿势: 价值投资,套利,概率,趋势 常见陷阱: 直觉,历史轮回,讲故事,高频交易 1. 价值投资 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 买入一家好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错。 你怎么知道一家公司是好公司,而且在未来 N 年里都是好公司? 你不知道。你只是在赌自己的运气。 这不是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