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超市到新冠,人类的寻死之路

 1. 小粉红和恨国党

甲乙两人是朋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为人和善。周末两人会带着全家一起去海滨聚会,聊工作聊家庭聊业余爱好。

只有一个问题:套用俗话,甲是小粉红乙是恨国党,而且双方都清楚对方的政治观点。

问: 两人能够维系良好的朋友关系吗?为什么?

2. 工作方式的进步

三百年前发明的蒸汽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能量转换: 把来源于化学能的热能转变为动能。在这以前,所有大规模制造和生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个别水车风车,能源基本上全部是极其有限的生物能。

一百年前,借助化学能和电能,亨利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线大大提升了效率,并彻底改变了大规模合作生产的形式: 工人们不需要大量面对面沟通,就可以持续高效地进行工作。

三四十年前,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把劳动效率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白领也不再需要大量面对面沟通,就可以持续高效地进行工作。

3. 生活方式的进步

生活上同样在迅速演变。以购物为例。

最初是集市贸易,然后出现了百货商店。两者性质相同,后者规模更大。买方和卖方需要面对面沟通,才能完成交易。

一百年前出现自助式超市。面对面沟通大幅度减少。很多时候,不说话没有眼神交流也能完成交易。

二十年前出现网上购物。面对面沟通降为零。

4.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冠

新冠本身对人类的危害几乎为零,但促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演变: 在家工作。

生产流水线也好,办公室格子间也罢,人与人之间仍然会有相当可观的面对面沟通,例如,各种八卦。

在家工作则意味着,几乎不会发生任何面对面沟通。

5. 什么是人?什么是大脑?

以千年为尺度,人和其它生物一样,是基因的载具。

以秒为尺度,人是大脑。大脑拥有一具身体(附带了各种传感器的生物机甲)。

什么是大脑?大脑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生物计算机。从出生开始,传感器(眼耳鼻舌皮肤等等)就将接收到大量信号传给大脑,对大脑进行训练。

这种训练永不停止。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三十岁后时间过得飞快?

0-5 岁我们在幼儿园,6-12 岁在小学,13-18 岁在中学,19-22 岁在大学,22岁开始工作。

到了 30 岁,我们的工作开始稳定下来(即便跳槽也往往做类似的工作),生活上多半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家庭和伴侣关系,开始照顾小孩。

日复一日,外界信号恒定不变,于是我们的大脑也不再变化。时间飞逝。

6. 人口崩塌

如果工作上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生活上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么,我们大脑何时开始学习面对面交流?从学校和幼儿园开始。

在学校和幼儿园里,我们不仅仅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另外一个主要任务是学习沟通与合作。

然而,在学校和幼儿园里,我们不学习如何谈恋爱,也没什么练习机会。

没错,年轻人都慢慢很擅长通过各种屏幕进行沟通,但他们不能通过屏幕建立稳定的伴侣关系。

缺乏谈恋爱的技能,没有稳定的伴侣关系,谈什么养育下一代?!

更糟糕的是,人口崩塌和全球变暖类似,都是以复合效应呈现的指数变化: 最初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会有任何表现,等后果开始显现,就已经是泰山压顶,太晚了。

人生是正负两种复合效应的结果,人类的命运同样如此。

怎样鼓励年轻人养育后代?除了物资上的保障,更需要提供学习技能的环境。

经济越发达,面对面沟通机会越少,问题越严重。

Total Fertility Rate 2022

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 ... otal-fertility-rate



7. 宽容

人口崩塌并不是沟通减少的唯一灾难。

当我们不再面对面沟通,他人就不再是“人”,而只是一个对象或者资源。

如果对方不是“人”,我们会变得粗鲁急躁,我们不想耐心倾听,只想立刻得到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小粉红和爱国党无法成为现实中的朋友?为什么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势同水火?

沟通减少意味着宽容度下降,这是所有发达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8. 后记

世界变化太快。反应时间长达千年的基因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

晚饭后和妻子在家附近散步。路上不断有陌生人微笑着打招呼,我们也微笑着回礼。

这是人类基因最后的挣扎。


PS 1: 沟通问题不是死局。希望永存。

PS 2: 沟通问题当然不是唯一问题。

PS 3: 如果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小孩,可以大大缓解沟通不足问题。如果孩子们不是每天对着屏幕。

【参考书目】

The Crowd by Gustave Lebon

The Nurture Assumption by Judith Rich Harris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by Jared Diamond

Skin in the Game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Upheaval by Jared Diamond

僵化的阅读理解测试

昨天看到一篇阅读分析。HSC 考试样本(内容见附件),满分作文。

考题是这样的:

“Fiction is a revolutionary tool—it doesn’t just provide readers with the capacity to imagine different futures, but, crucially, the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in them.”

To what extent does this statement align with your understanding of George Orwell’s agenda in Nineteen Eighty-Four?

答案中规中矩,无可挑剔。

但我对考题很失望。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如何判定考生的回答是出于自己的理解,还是“借鉴”在网上看到过的内容?

"1984" 博大精深,不但对于今天的世界有启发,甚至对 500 年后的世界仍然有参考价值。考题完全可以灵活一点。

例如,

1. 根据"1984",极权管制式的家长作风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 根据"1984",特朗普的哪些行为值得称赞?

3. 如果借鉴"1984",美国是否可能在阿富汗表现得更好?

等等,等等。

考题需要查看考生对"1984"的理解,而不是是否符合标准答案。

当然,这种考题对英文老师和评卷人的要求很高。。。。。。叹!

卢旺达大屠杀,鲜为人知的一面

广为人知的事实:

1. 1994 年,胡图族在 45 天里,屠杀了约 80 万(占人口总数 11%)图西族。

2. 屠杀基于世世代代的种族仇怨以及肮脏的政治斗争。

3. 欧美拒绝伸出援手。

鲜为人知的一面:

1. 屠杀在属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获得全面胜利后才停止。

2. 事后,卢旺达爱国阵线处死了约 2.5 万到 6 万名胡图族"凶手"。约 13.5 万名卢旺达人被监禁,但随后被假释,没有被进一步审判或处罚。

3. 200万胡图族因为担心图西族报复而逃去他国。

4. 大屠杀后,79 万图西族从布隆迪回到卢旺达。

5. 很多胡图族人因为试图救助图西族的亲朋好友而被胡图族杀死。

6. 在卢旺达西北部的 Kanama 地区,全部人口都是胡图族。 大屠杀中也有约 5% 到 11% 人口被杀死。

7. 除了胡图族和图西族,卢旺达的第三大种族是特瓦族(Twa),占人口约 1%。在大屠杀中大部分被杀死。

8. 卢旺达约四分之一人口既有图西族血统,也有胡图族血统。 对于这些人,很多都无法从外表区分其种族。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比利时殖民政府实施了涉及教育、卫生、公共建设和农业监查之类的大型项目,其中包括引入新的农作物和改良的农业技术。

这导致粮食和人均寿命大幅度增加。人口年均增长3%,也就是每 23 年人口翻倍。卢旺达的人口从1934年的160万增加到1989年的710万。

粮食产量的增加远远低于人口增长速度。

10. 1935 年开始,比利时殖民政府在卢旺达身份证上注明其种族。

11. 1962年,卢旺达与布隆迪分离并获得独立。

12. 1994 年,一个卢旺达家庭如果有超过一英亩土地,即被视为有钱人; 贫困家庭的土地一般少于 0.5 英亩。 相比之下,在美国的 Montana 州,40英亩土地是一个家庭的生存底线。

卢旺达贫富差距极大。犯罪率非常高。

13. 因为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从 1989 年开始出现严重饥荒。

14. 大屠杀后,人均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人均粮食供给大幅度增加。

15. 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仍然是每年 3%

参考书目: Collapse by Jared Diamond

对免疫系统与病毒的个人理解,以及相关推论

 1. 什么是免疫系统缺陷?

免疫缺陷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反映了一个人的免疫系统不像它本应该的那样强大和平衡。

遗传,疾病(含病毒),药物(含疫苗),年龄,怀孕等等都可以导致或改善免疫系统缺陷。这里,我想主要谈谈“遗传”方面。

从遗传的角度看,免疫系统缺陷是一种基因上的缺陷。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

两名普通男性,一个是专业举重运动员,一个是专业篮球运动员。

对于这位举重运动员,他的基因有重大缺陷: 不适合参加专业篮球比赛。

对于这位篮球运动员,他的基因有重大缺陷: 不适合参加专业举重比赛。

这就是基因(免疫系统)缺陷(不足)。

2. 1918西班牙流感

维基百科上给出了各种推测,以及其神秘消失。

我的理解是,这是当时突然出现的一种全新病毒,针对的就是一部分人的免疫系统缺陷。

在造成全球几千万人(包括大量幼儿以及青壮年)死亡后,剩下的人的基因不存在针对这种病毒的缺陷,于是,疫情终结。

西班牙流感病毒一直在。只是对人类再无威胁。

每年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出现针对流感的免疫系统缺陷,但比例很小。这些人依然会出现流感重症甚至死亡。

所以,每年注射流感疫苗以改善自身免疫系统对流感的防范,是好主意。

3. 新冠

现在已经基本确认,COVID-19 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病。

但新冠和流感有很大不同: 基本不会杀死青壮年。 换句话说,潜在关于新冠的免疫系统缺陷将一直遗传下去。

任何人都可能因为遗传,疾病,药物,年龄,怀孕等等而成为针对“新冠”的高危人群中的一员。

所以,如果认为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而进入高危人群范畴,每年注射新冠疫苗以改善自身免疫系统对新冠的防范,是好主意。 对于 55 岁以下的健康人,新冠疫苗并非必须。 但为了以防万一, 也许这些人也不得不每年或者每几年注射一次新冠疫苗。

4. 基因

任何基因,不管来自于病毒,细菌,植物,还是动物,都只有一个终极目标: 繁衍后代。

凡是不以繁衍后代为终极目标的基因变异,都在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所以,没有什么传染病毒的变种会变得更具传染力,同时拥有更高致死率 ---- 这会导致宿主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病毒变种自身无法繁衍后代。

一种突然出现的全新病毒(一般来自于某种哺乳动物),突然之间跨越生物种类传染给人类,就有很大可能造成大量死亡。(西班牙流感的来源想必也如此)

但其变种不会对原宿主造成更多死亡。

注: 这不包括把某种病毒从一个环境(大陆)带到另外一个从未流行过该病毒的环境(大陆)的情况。 这种情况与变种无关。

【20220117】

缺陷分为轻度和重度。

医学研究和医生可以帮助轻度缺陷者度过难关。

======

所谓医学专业人士,似乎都对跨学科阅读毫无兴趣。

他们不但不关心金融,历史,法律,甚至对概率都缺乏基本理解,全然不顾这些学科相互间的紧密联系。

真是人类的悲剧。

【20220124】

瘟疫史话:1918 流感和历史上其他几次传染病大流行的结局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9956138

【20220128】

我实在看不出,65岁以下如果没有严重基础病,有什么好担心的。

90 岁以上的男性,Die with COVID 19 的可能性也低于 7%, Die of 我猜低于 0.7%;这还是基于确诊人数,而不是感染人数,否则致死率会进一步大幅度下降。

如果考虑 75 岁以上的所有男性和女性,基于感染人数的 DIE OF,致死率很可能低于 0.1%

考虑数据是两年累计,而且大部分死亡发生在疫苗普及以前。。。。。目前真正的75岁以上每年致死率很可能低于 0.01%;75岁以下则可能低于 0.0001%

到 20220128 为止的英格兰最新数据。

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details/deaths?areaType=nation&areaName=England

======

Sweden decides against recommending COVID vaccines for kids aged 5-1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sweden-decides-against-recommending-covid-vaccines-kids-aged-5-12-2022-01-27/

https://twitter.com/disclosetv/status/1486736654060568576

【20220202】

看到一则新闻。也许这就是为啥瑞典的相对死亡人数低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20220204】

真实数据完美验证我的推测:感染人数是确诊人数的十倍。

在调查发现90%的阳性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后昆州当局将实施随机检测

【20220206】

世界上唯一没有实施封锁的两个地方是瑞典和钻石公主号。瑞典的百万人死亡人数世界排名 56,低于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钻石公主号上大部分人都是老人,但死亡比例仍然很低 (13/3700=0.35%)。按照社会 20% 老年人计算,死亡比例只有 0.35%/3=0.11%,也就是低于瑞典的0.16%。当然,瑞典的死亡人数是两年累计。

【20220217】

意大利 2020 年死亡人数比 2019 年以前高约 20%, 也就是 12 万人

而新冠在 2020 年带来的死亡人数才最多七八万(die with)。

这额外几万是死于封锁还是死于新冠的医疗挤兑,可以和瑞典对比。

瑞典没有停工停学停餐馆。2020 年瑞典的额外死亡人数只有六千,而瑞典新冠死亡人数在 2020 年约 10000 (die with)

结论: 意大利 2020 年至少有 5 万人死于封锁。

如果 2 万人 die of COVID-19,那么意大利 2020 年有 10 万人死于封锁。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568024/death-rate-in-italy/

【20220221】

人体内外充满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

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与人体是平衡的,所以并不会造成伤害。

只要新冠病毒的复制速度较低,数量较少,就没有任何问题。正如其它微生物。

【20220331】

啪啪打脸全世界主流医学专家 

全球瞩目!英国解放一个月的成绩单出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9Qzs5GeiNsQOWeM-zmifRQ

【参考书目】

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The coming plague by Laurie Garrett

Being Mortal by Atul Gawande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The black swan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四十四年 - 日本明治维新 VS 中国改革开放


日本明治维新始于 1868 年,大致结束于 1912 年。历时 44 年。

从 1894 年到 1932 年的 36 年间,日本对外发起了多场有限度战争,基本上战无不胜。

从 1937 年开始,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同时挑战美国英国俄国中国等等。

从 1912 年到 1937 年的 25 年间,日本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对战争的谨慎态度为什么转变为狂热?因为前期战争顺利所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Jared Diamond 认为,明治维新期间,日本的领袖大多详细考察过西方各国,对自身实力有清醒认识。 而 1937 年的新一代领袖,基本没有去西方亲身考察过,从而对他国和自身失去了正确的认知。

心态的变化,也让日本失去了观察能力。日本 1937 年的领袖们,长期处于"强大日本"的氛围之中。"我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越西方强国,说明我们的制度(和人种)更优越!我们只用几十年就超越了西方列强数百年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 1978 年。至今 44 年。

推论:

好消息: 短期内(例如,10年内)中国不太可能真正开始大规模扩张。

尤其是有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前车之鉴。

坏消息: 中国的扩张不可避免。

1. 舆论管制和强盛的经济导致绝大多数中国大陆人无法建立正确认知。

2. 文化上,中国有扩张情结,这已经被三千多年的历史验证。

如果开始扩张,台湾武统最可能是第一步。

1. 和乌克兰相比,台湾缺少众多邻国大力支持。英法德意等老牌强国不太可能跨越万里长途给与有效支援。

2. 如果北约在核武威胁下不敢和俄罗斯正面冲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在核武威胁下,会出兵和中国对抗?

3. 一旦中国航母群和潜艇群包围台湾,其它国家事实上无法向台湾输送装备弹药。

4. 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俄罗斯十倍,拥有大量5代战机,军舰下饺子,而且很快会有两位数的现代航母,核潜艇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俄罗斯,没有任何其它国家有攻击中国本土的可能。所以,中国建造大量航空母舰只能是为了扩张。

中国大陆将严重高估自身实力,以及严重低估他国的抵抗意愿。叹。

PS: 为什么美国二战后没有陷入"强盛"幻象?1. 美国不是中央集权, 而是权力制衡; 2. 美国没有像二战前的日本那样实施舆论管制,不会出现"满洲是日本生命线"这种东西; 3. 因为文化因素,美国不像俄罗斯那样对扩张有无限欲望。


参考书目:

"Upheaval" by Jared Diamond

【20220702】

西方早已意识到,财富既不依附于土地,也不依附于自然资源,而是来源于创新。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亚。穷山恶水的地方,因为有了化肥农药大机械,立刻变成主要粮食出口国。

到目前为止,凡是注重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基本上都穷,或者在走下坡路。

而注重创新的国家,基本上都富裕,或者越来越好。

例如,俄罗斯乌克兰中东各国,既有土地也有资源;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土地和资源短缺。

创新的典型例子:自来水,照相机,收音机,电,电池,电报,电灯,电话,显微镜,望远镜,抗生素,疫苗,化肥,农药,电子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件,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空调,全球定位系统,燃油汽车,飞机,火车,炸药,原子能,火箭,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锂电池,不锈钢,塑料,橡胶,混凝土,玻璃,抽水马桶,等等。也包括权力制衡,市场经济,股票,期货,债券,银行,保险,知识产权,微积分广义相对论,等等。

近二十年来的创新例子: 智能手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人工智能,基因编辑,3D 打印,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引力波,量子计算机,等等等等。

========

和下一代领导相比,习总是温和保守派。

美联储的骚操作

2022 前两个季度,因为物价大幅度上涨,美联储频频加息以阻止通货膨胀。

美国 GDP Q1 萎缩 1.6%,亚特兰大联储GDPNow预测Q2萎缩 2.1%。不出意外的话,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美联储的权威预测模型拉响年内迄今为止最为刺耳的经济衰退警报)

美联储这是在玩什么花样啊?为什么由通货膨胀突然变成了经济衰退?!

在我看来,完全就是蠢。美联储似乎弄错了通货膨胀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只有一个原因: 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含进口),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含出口)。

但,有三种不同情况。

1. 生产不足。

津巴布韦,二战前的德国,近期的南美,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相信大家很熟悉,不展开讨论。

2. 需求太旺。

这种情况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例如二战后,欧美中日开始普及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油车。

家用电器和燃油车的生产增长速度很快,但因为是从零开始,无论如何也需要二十年才能向所有家庭提供足够多的商品。

在这二十年里,商品必然供不应求,导致“需求太旺”。

3. 输入型通胀

需求和生产都基本稳定,但因为全球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这就是目前欧美遇到的情况。

利率上调可以抑制通胀吗?可以,但只对 2 有效。

当生产不足时,无论怎样调整利率,通货膨胀都不可避免。

当需求太旺时,高利率相当于给经济发展踩刹车,强迫消费者“忍一忍”,也提醒厂家放慢脚步,避免“不惜代价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如果通胀是输入型,高利率会抑制本地厂家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会压缩本地消费者的刚需(例如,食品,能源)

目前全世界面对的通胀显然是输入型: 疫情造成供应链混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能源(含化肥)和农产品供应短缺,极端天气造成农产品供应减少。

欧美并不存在经济过热。这种时候涨息,很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厂家因为借贷成本上升,并预期需求下滑,从而主动降低生产能力(或降低增速)。 而供给的减少,反而会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这比滞胀(停滞性通货膨胀)更糟,是衰退性通货膨胀!

对美联储的表现可以骂人吗?不可以?那么,我无话可说。


PS: 疫情封锁期的印钞,主要用于维系需求(否则老百姓因为失业在家而无力购买生活必需品),多余部分则涌入投资市场,而不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例如,液晶电视)。

所以,如果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充足,印钞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

当供应不足时,而且已经基本零利率的情况下,美联储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进一步 QE 当然没有帮助。

我认为,只能和公众说清楚当前困境,并劝说大家耐心等待。

汽车行业的芯片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耐心等待”解决的。

【20220705】

CNBC这篇文章也是这个观点

Raising interest rates to tame demand — and therefore inflation — is not the right solution, as high prices have been driven mainly by supply chain shocks, one analyst said.

Global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have been unable to produce and deliver goods to consumers efficiently during Covid lockdowns. And more recently, sanctions imposed on Russia have also curtailed supply, mainly of commodities.

https://www.cnbc.com/2022/07/05/hiking-interest-rates-the-wrong-solution-to-inflation-problem-analyst.html

======

商品通胀是商品供不应求。

资产通胀是资产(含金融资产,房地产,等等)供不应求。也分三类(和黄金挂钩导致供给不足,超发货币,资本管控)。

当前西方国家是因为货币超发引发资产通胀。

【20220714】

物价已经高涨,对需求有强烈抑制。不需要额外加息来抑制需求。

相反,需要减息来促进国内生产,以对冲输入型通胀。

澳大利亚-种族歧视和国防战略的历史渊源

1788 年,英格兰舰队抵达澳洲。带来第一批移民

这些移民的共同特征:(轻罪)罪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

这个时间点比美国五月花晚了168年。


五十几年后(1840s),这些英国人在澳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澳洲的土壤和气候恶劣。 如果没有化肥农药大机械,今天也养活不了多少人。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那些东西是人类。"一个澳洲议员说

澳洲土著过着游猎和采集生活,没有固定居住地。

所以英国人没有直接强占澳洲土著的土地,而是不断挤压其生活空间。

这一点和美国印第安人截然不同。印第安人以农耕为主。

由于传染病杀死了 90% 的澳洲土著,而英国人很少和澳洲土著交往。英国人认为澳洲土著主动撤往其它地方。


英国在二战以前,事实上不接受非白人移民。澳洲的英国人同样如此

"如果没有有色人种,澳大利亚就不会像美国那样发生南北战争。有色人种存在基因缺陷,无法融入现代文明。" - 1896 年 Melbourne Age 报纸。

PS 1: 日本,韩国,中国等等,至今仍然基本上不接受本民族以外的移民。 只有永居。

PS 2: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


在 1901 年以前,澳大利亚存在六个独立的国家(政治实体)

1864 年,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之间几乎发生了战争。


1901 年,澳洲六国宣布统一,建立澳大利亚国

1899年,英国和荷兰在南非发生战争。澳大利亚的英国人为母国出兵,并且表现优秀。

1915 年的 Gallipoli 大屠杀,完全是因为英国派遣的指挥官无能,导致二十万澳大利亚士兵伤亡。 这是澳大利亚立国后第一次为母国(英国)出兵。


1923 年,英国推动大部分殖民地完全自治

包括设立独立的外交,货币和最高法院。澳大利亚当时拒绝了母国的好意。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之后,英国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维系日不落帝国的实力,默许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等自治。


1942 年 1 月,英国在新加坡惨败给日本

澳大利亚随即遭受日本约 60次大规模轰炸。澳大利亚震惊地意识到母国不具备保护自己的军事实力,开始向美国靠拢。

被日本俘虏的 2.2 万澳大利亚士兵中,36% 死亡(英国一起被俘的士兵,死亡率类似)。相较之下,欧洲各国和德国意大利相互间的俘虏,死亡率只有 1%


1942 年开始,美澳联军开始对抗日本

在 Kokoda Trail,澳洲军队在一线战场获得关键性的胜利。

在接下来的战争里,麦克阿瑟让澳洲军队退居二线,让美军全面负责一线战场。 这让澳洲军队在二战中的损失,低于一战的一半。

美国用实际行动得到了澳大利亚的信任。


1943 年,澳洲首相认为澳大利亚需要更多人口才能确保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白澳,开始从全世界搜刮白人移民。

首选是英国和爱尔兰底层群众,但基本失败。 

美国人被排除在外,因为美国人中有不少黑人。 

然后是南欧(意大利和希腊),德国被俘士兵,等等。这些移民数量少,而且不会说英文。

接下来是东欧,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他们数量也有限,也不说英语。


1955 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法,德,意,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不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1956 年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消弱。

1967 年,英国宣布逐步从所有东半球殖民地撤军,不再为澳大利亚提供任何保护。

1968 年,英国改变移民政策,宣布澳大利亚人等等不享受移民优惠。

1971 年,英国正式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1972 年,英国宣布澳大利亚等等前殖民国是"外国"。


1972 年 12 月 1 号,澳洲工党在时隔 23 年首次当选

首相  Gough Whitlam 在当选后的 19 天里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宣布废除白澳政策,开始大量引进有色人种移民。

二战后进入澳洲的非英国白人这时候已经占据相当比例。他们不认为有色人种有任何问题。日本也已经证明亚洲人并不比白人的基因更差。

此时的澳洲,国际贸易出口的 28% 是日本,而英国只占 8%。 继续歧视有色人种,算"言行不一"


1986 年,澳洲把最高司法上诉权从英国转回澳洲,斩断了和英国的最后一个重大关联


【参考书目】

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Collapse by Jared Diamond

Upheaval by Jared Diamond

投资的四种正确姿势以及常见陷阱

正确姿势: 价值投资,套利,概率,趋势 常见陷阱: 直觉,历史轮回,讲故事,高频交易 1. 价值投资 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 买入一家好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错。 你怎么知道一家公司是好公司,而且在未来 N 年里都是好公司? 你不知道。你只是在赌自己的运气。 这不是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