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捷径与残酷真相

 小孩犯错时,父母的批评有三重境界。

1. "你真笨。"

2. "你很聪明,但这件事情做错了。"

3. "你很聪明,这件事情也没做错,但你这么做让我很难过。"

如果这个小孩在学校/幼儿园犯了类似错误,其它小朋友会怎么说? "你这个白痴!"

如果这个小孩的父母早已进入第三重境界,小孩在家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不会"做错事情"(尽管有时候会做一些让父母难过的事情),但到了外面却突然被别人一致认为是蠢货,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现在倒过来: 假如父母不称职,即便小孩做得很好,还是讽刺挖苦;而这个小孩如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做同样的事情,老师和伙伴们却称赞不已。。。。。。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到底是父母正确还是外面的社会正确?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让我们用第一性原则来分析一下。

在生命存在的亿万年历史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都由基因决定。基因在不断发生(被动式)变化。变化的目标只有一个: 延续基因的存在。

对于小孩来说,应该努力适应家庭环境,还是应该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答案不言而喻。

从基因的角度看,家庭的意义在于基本保障,而个体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群体。在原始社会,没有獠牙和强悍体力的人之所以能够战胜猛兽,不是因为他/她的父母,而是因为得到了群体的支持!离开群体,个体会立刻死亡。这已经被百万年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

不管是怎样的群体,(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新加入的个体都会努力向它靠拢。如果群体不喜欢读书,那么这个个体就会厌恶读书;如果群体喜欢音乐,个体也会喜欢音乐;如果群体使用哑语,个体也会坚持使用哑语!

下面这张图是悉尼著名的教育拿铁线。

https://www.smh.com.au/education/hsc-results-2016-sydney-divided-by-education-latte-line-20161221-gtfhpf.html


为什么存在这条线?!

因为外部环境。好的区域会更好,坏的区域会更坏。

俄罗斯家庭移民去美国,他们的小孩长大后,英语会带有俄罗斯口音吗?

一对双胞胎被两个家庭领养。一个家庭是中产,一个家庭是蓝领,小孩的教育程度会相同吗?如果这两个家庭住在类似的小区环境中呢?

一个家庭有亲生孩子也有领养的孩子,在同样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们的个性和教育程度会相同吗?

如果一个家庭从拿铁线以南搬去拿铁线以北,小孩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吗?

以上这些疑问,在 "The Nurture Assumption"(by Judith Rich Harris) 这本书中都给出了完美解答。

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的理解是,对于小孩的培养,基因的影响占 50%,外部环境占 40%,家庭环境占 10%。

打个比方。 基因就像船上的马达,外部环境类似于水流速度,家庭环境则是船桨。

如果顺水航行,即便马达不转船桨不动,还是能一路向前;

如果逆水航行,就需要马达强劲,光靠船桨很困难。划桨人(父母)无法一直把船往前推进,他们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基因无法改变,所以,什么是教育的捷径?搬家。搬去好区。搬去一个年轻父母普遍认为学习很重要的区。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 大部分人负担不起好区的房价。

如何补救?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一个群体的氛围,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小孩被它影响。

如何避免被它影响?减少停留在这个群体中的时间。

请大家仔细想想,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并不普遍推崇努力学习,是否有全职妈妈的华人印度人家庭的小孩,成绩更好?

残酷现实 2.0: 家庭收入较低的夫妻,往往是都是全职雇员,而学校上午 9 点开课,下午 3 点放学。 我们没有办法不把孩子留在 BEFORE/AFTER SCHOOL CARE。

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个契机。夫妻俩可能有一个可以从此在家工作,也就能顺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出路吗?我想不出来。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请无私分享。


PS: 本贴不包括罕见特例。 例如父母富有,住在穷区,但全职在家教育孩子。或者父母是恶棍,对孩子进行虐待。

PS 2: 本贴针对概率。例如悉尼拿铁线这样。特例无处不在,但对我们没啥帮助。

PS 3: 对于"The Nurture Assumption"有一点我并不认同。作者似乎认为个体在 25 岁以后就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深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只有少数人在个别情况下愿意唱反调。在糟糕的环境中,个人如果无法摆脱,就只能自我隔离才能免受环境的负面影响。“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这个意思。同理,年轻人找工作要尽量寻找“好公司”。

"How Children Succeed"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穷人区。书中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方案,但认为可以投入巨量资源,把学生们尽可能留着学校里,然后强行洗脑。这种方法有短期效果,但学生一旦毕业,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

"Grit"提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Grit的关键作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培养这种品质,更谈不上验证。

PS 4: 补习学校肯定有帮助。

【20210926更新】

对于小孩甚至青少年,同伴比父母的影响更大。

例如:父母告诉自己的小孩,“这个东西味道很好。”(或者倒过来,很难吃)

而兄弟姊妹说,“这个东西很难吃。”(或者倒过来,很好吃)

猜猜看,这个小孩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还是自己的兄弟姊妹?

====

很多被广泛接受的教育方式,未必就是正确的。

例如,家长的态度:严厉,软弱,刚刚好。

虽然普遍认为“刚刚好”最好,但我个人认为,不同的小孩适合不同的方法。年龄小的时候更有可能严厉一点好。

【相关书籍】

"The Nurture Assumption" by Judith Rich Harris

"The Compound Effect" by Darren Hardy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The Crowd" by Lebon, Gustave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How Children Succeed" by Paul Tough

"Sapiens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投资的四种正确姿势以及常见陷阱

正确姿势: 价值投资,套利,概率,趋势 常见陷阱: 直觉,历史轮回,讲故事,高频交易 1. 价值投资 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 买入一家好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错。 你怎么知道一家公司是好公司,而且在未来 N 年里都是好公司? 你不知道。你只是在赌自己的运气。 这不是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