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印钱? 政府发行零利率债券, 大部分由央行直接买下。 当然, 央行也可以直接出手从市场购买债券。
什么是零利率? 名义利率为零或略大于零。 低风险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2% 左右,而存款利率接近零。
目前主要欧美国家已经实施零利率。 零利率让政府债务躲开了“复合效应”,避免了巨额利息支出,但这是一条不归路。
政府债务不可避免会越来越大,而且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将急剧增长。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政府上调利率,已发行的(零利率)债券就会巨幅贬值。 而又因为已经发行了天量债券,任何贬值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目前的印钱规模并不大, 即便是日本, 也只有 GDP 的 300%。 如果利率上调0.1%, 导致债券贬值 1%, 就意味着整体债券贬值幅度为 GDP 的 3%。 而如果印钱规模再大十倍, 变成 3000%。 这时候, 利率上调0.1%, 就意味着整体债券贬值幅度为 GDP 的 30%。
这些债券的很大一部分由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其它基金持有。 这样,任何社会都难以承受债券巨幅贬值的冲击。
所以,零利率将永恒存在。
印钱速度,取决于商品的供需平衡。 供不应求(也就是通货膨胀)则减少印钱的速度,甚至由央行卖出债券。 供大于求时则根据政府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印钱。
对任何一个国家, 生产大于消费则经济蓬勃发展, 生产小于消费则国力衰退。
对于任何国家, 只要存在高额贸易赤字, 关税保护就至关重要。
对于任何国家, 只要存在高额贸易顺差, 就应该大力推动全球化, 消除关税壁垒。
这便是国际贸易战争的新纪元。
PS 1: 高科技公司迟早会杀入金融业。 这方面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AFTERPAY,谷歌苹果三星支付,罗宾汉,特斯拉丰田和GM汽车保险,等等。 高科技能够大幅度降低金融成本,从而拉低手续费。所以, 低风险贷款的实际利率将不断下降。
PS 2: S&P 500 的市盈率(PE Ratio)目前是 37. 相当于每年 2.7% 利润率。 这远远高于存款和低风险债券利率。 所以, 美国股市没有泡沫。
PS 3: 届时,所谓贷款利息,实际上更类似于“手续费”。而存款利率也将永远接近零。
PS 4: 从某种角度看,现金和债券将不断贬值。
【20201225】
要抑制贫富差距,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是高额分级遗产税(赠与税)。例如,一万美元以上10%,十万20%,百万30%,千万40%,一亿50%,十亿60%,百亿70%,千亿80%,万亿90%(马一龙很快就会万亿)。富人要想避开遗产税,就得把钱消费掉。(我个人认为应该取消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大幅度调高
GST 和 地税。美国德克萨斯州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取消 11.5%的州级个人所得税,但需要缴纳 2.5% 房产税)
======
负利率并不能促进消费。记得有一位 RBA(或者FED)官员曾经说过,利率就像一根绳子,只能拉不能推。也就是说,调高利率可以给市场降温,调低利率(超过一定程度后)却无法促进消费(钱只会涌入股市房地产)。
======
我对偏远地区的房价比较悲观。
什么是“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很低的地区。
密度高意味着人和人之间距离近。距离近就代表效率高。
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太低。医院,学校,图书馆,活动中心,餐馆,商场,商务楼,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天然气管道,电力管道,互联网NBN,手机信号基站,物流,道路,等等等等,其人均效率都非常低,人均成本极高。
总体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效率太低。
纯粹的远程工作有一定优势,但一般的工作都不行。例如,HANDYMAN。
======
如果只是享受生活,不追求投资回报,黄金海岸一类的二线城市很好。
为了投资收益而牺牲生活品质也未必是好主意。
【20201226】
美国银行:央行每小时买入13亿美元资产,打造 "怪胎牛市"
By Tyler Durden
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以下是哈特尼特提供的完整分析。
- 自3月以来,央行每60分钟就会购买13亿美元的资产
- 190:央行2020年降息,每5个交易日降息4次
- 37:美国国债MOVE指数本季度波动率创历史新低
- 9.2%:全球CCC HY债券收益率自14年9月以来最低
- 2.5万亿美元:2020年发行美国IG、HY债券、杠杆贷款,创历史纪录
- 3.4万亿美元:2020年发行美国国债,创历史纪录
- 39万亿美元:全球股票市值从最低点上升(超过100万亿美元)
- 25.3倍: MSCI ACWI股票12个月远期PE,自00年3月以来最高
- 1,390亿美元:过去6周流入全球股票基金的资金创下新高(此前1月18日达到峰值)
- 9730亿美元:2020年全球股票发行(IPO等)......年化1.1万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 2009: 自09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图13)美国IPO/二次发行量高于标普500指数回购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