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 零利率并不意味着大幅度通货膨胀,但"钱生钱"时代即将终结

 1. 为什么借钱要付利息?因为有失去本金的风险。

2. 为什么会零利率?因为市场上的钱实在太多。(详见 PS 7)

两点结合来看: 市场上的钱实在太多,以至于很多人愿意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利息而承担风险把钱借给他人。

利率如此之低,甚至会普遍低于 1%!

目前 SP500 指数的 PE ratio 是 39。 也就是说,每年的利润率为 2.6%
https://www.multpl.com/s-p-500-pe-ratio/table/by-month

投资人愿意选择购买零利率债券(也就是零利率贷款)还是购买 SP500 股票指数基金?

如果需要资金,公司愿意借钱还是增发股票?

除非风险太大以至于无人购买企业债券,所有公司股东都会倾向于发行债券而不是增发股票。

所以,未来几十年,通过发行股票上市筹资的优良企业将越来越少。愿意上市筹资的,大多是垃圾公司。

也就是说,新股带来的收益更可能是负数。

现在投资人有三个选择。

1. 零利率债券
2. 负收益新股
3. PE ratio 已经冲破天际的 SP500 优良成分股

优良企业会如何应对?

大量发行低息债券,同时大量回购股票。

"钱生钱"时代即将终结。

PS: 黄金,比特币,古董珠宝艺术品等等,虽然并不创造价值,但具备稀缺性。在零利率大潮下,价格将随之不断上涨。

优质地段的房地产,和优良股票类似。

PS 2: 本贴针对全球远期趋势。5 到 20 年。

PS 3: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非常古怪。

PE 应该会增长到 100 以上。会有大量的食利阶层。某种形式的 UBI 也会逐渐普及。

生产全自动化的第一步是自动驾驶。

PS 4: 问: 利息为0, 大量的食利阶层怎么出现的?

答:因为股价房价猛涨。

例如,一个公司有一亿股。起初股价100元,每年分红5元。不考虑公司发展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二十年后每股10000元,每年分红仍然5元。近年购买股票的人就买不了几股,靠分红无法维持生活,“钱无法生钱”。但对于大股东来说,一开始就有一万股,价值100万,每年分红5万;二十年后仍然是一万股,每年分红仍然5万,但股票价值一亿元,足以跻身食利阶层。

PS 5: 问: 貌似这种社会进程前景并不美妙,  现在需要做的,是逆转这种趋势, 而不是加速往这条路走,对吗?

答:直觉如此。但显然错误。

自由和平等是矛盾的。

人的天赋不同,背景不同,愿意付出的努力也不同。如果追求自由,贫富差距就会不断增大。

“平等”则是对自由的巨大伤害,会严重损害社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例如,高智商人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为自己积累财富。这导致贫富分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关闭互联网可以大幅度降低贫富分化速度,但对经济的伤害显而易见。

PS 6: “印钱”在过去几千年一直在发生。但大致有三个阶段。

1. 1971 年以前,主要根据黄金的产量印钱,也就是金本位。
2. 1971 到 2019 年前后,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每年黄金的产量。这样,就不得不根据社会生产的发展情况印钱。
3. 2019 年后的 MMT,根据社会消费印钱。

1 和 2 都无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某公司决定每天增加 10 吨牛奶(或者1000台电视机)的产量。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公司向银行贷款,这就意味着“印钱”。牛奶(或电视机)卖掉后,偿还贷款,获取利润。但是,如果卖不掉,牛奶就会倒掉,电视机会积压。如果大量公司同时遇到这种情况,经济危机就会爆发,老百姓陷入贫苦。

MMT 的基础是科技发展:近几十年,自动化生产获得了急剧发展。总体上,整个世界的商品都供大于求。这时候,根据社会生产印钱就变得不可行:已经供大于求,如何才能通过印钱促进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很多人生活贫困,无法负担基本的衣食住行。MMT 是为了在商品供大于求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并试图解决贫困问题。

PS 7: 零利率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政府不想付利息,而是因为钱太多。

以前,全世界商品供不应求。各企业会不断把挣到的钱投入扩大生产,所以钱有出路。现在,全世界商品供大于求,各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那么,企业挣到的利润就无处可去。

时间长了,市场上等待投资机会的资金就越来越多,利率也就越来越低。

PS 8: 问: 除了特斯拉,还有啥推荐的?最好是SP500里的

我对个股了解很少, 如果一定要推荐个股, 我推荐苹果和亚马逊。这两个公司的创新能力都很不错。

ARK 生产自动化发展基金更好: https://ark-funds.com/arkq

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是 Sp500 被动式基金。例如最大的先锋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20211004: 心目中近几十年最愚蠢的科研成果

1. 氢燃料汽车 先不考虑安全性。设计者有没有考虑过一公斤液氢的体积,以及容器的质量? 液氢来自于天然气,碳排放咋办? 绿色氢气? 先不考虑成本。 太阳能面板生成一百度电,转成氢气再用于汽车驱动,总损耗约 80% 太阳能面板生成一百度电,输送到电动汽车用于驱动,总损耗约 30%...